回覆列表
  • 1 # 莊楚狂

    第一種情況是得主權國家的同意。當地國同意了,自然可以穿越國境作戰。

    第二種情況是強行透過。你反正攔不住我!

    第三種情況,潛行透過!當時諸華人口都不多!嚴密控制的也就幾個中心城市。並沒有能力對國土全境實行實時監控。

  • 2 # 軒轅十四Rex

    不是“林”立麼?再密的林子也有縫啊!

    這是一句玩笑話,又不完全是玩笑話。說它是玩笑,是說這個比喻可能不是很恰當,畢竟“林立”只是一個比喻;說它並非玩笑,是說個諸侯國雖然數量眾多,相互之間勢力犬牙交錯,但是在春秋以及更早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空隙,比一般的想象要大得多。

    現代的疆界概念,那時候還並沒有,也不現實。周初的封建,實際上是農耕民族的武裝移民,國君帶著身邊的卿、大夫、士等一票親族、人眾,到封地去開拓,繁衍生息。

    這些諸侯營建城邑,聚族而居,主要力量都集中在城邑附近。而城邑和城邑之間呢?是大片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在各諸侯國的實力還並不足夠的時候,這些城與城之間的山林池澤,諸侯們鞭長莫及,統治力遠遠不到,就成了諸侯國之間的空隙。

    在這些地帶,豈止是別國軍隊能自由穿過,蠻夷部族也能見縫插針,生聚繁衍,往來通行。

    這就是典型的“華夷雜處”的時代,蠻夷部族對華夏諸侯,形成的是現實的威脅,是肘腋之患。所以,在春秋時代,周天子闇弱之後,能夠踐行“尊王攘夷”方針的,就可以成為諸侯之長,也就是“霸主”。

    那麼,在諸侯國力不強,鄰國間還沒有直接接觸的時候,邊境並沒有什麼衝突,封鎖邊境自然並無必要。可是在諸侯國開發到一定程度,鄰國間為了邊境的利益自然就會產生一定的摩擦,會產生衝突。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把邊境封鎖住,在衝突的時候不讓敵國通行呢?

    想得挺好。可是,真的能實行嗎?

    邊境線很長,即使在今天,漫長的國境線想要完全封鎖,都是件困難的事,偷越國境的事件屢有發生,何況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真真是談何容易!只要留下幾個縫隙,空出幾個孔道,就足夠別國軍事滲透了。

    所以歷來守衛邊境,都是緊守關隘,扼住交通要道即可,並不可能將國境線完全封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有軍隊穿過別國過境作戰,就並非什麼怪事。

    有時候,跨境作戰,還會給途經國打個招呼,明說“借個道”;有時候,大國途經小國去攻伐第三國,小國又能說什麼呢?大國的信譽也不那麼牢靠啊,“假途滅虢”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所以,在並沒有現代主權國家、疆界概念的時代,春秋各國諸侯穿越別國國境作戰,只要能保證自身的安全,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但是隨著經濟、生產力的發展,整個社會生產水平提高之後,人口日益滋長,各諸侯國國力增強,對國土的防衛也普遍增強的時代,想要越境作戰,就會有更大的風險,統兵大將出發前,可是要掂量掂量了。

  • 3 # 伊犁-肖龍-18139357012

    那時侯弱華人人自危,強國無人敢去招惹,每個國家都想透過聯盟別的國家戰勝其他未聯盟的強國,強國也時時想吞併弱國!在這種情況下,為儲存自己實力,一般是不會出兵去攔截或打杖的!但也有幫忙的,國魏救趙就是例了!

  • 4 # 三八大槓

    春秋時期,諸侯國眾多,大大小小不下百個,而且基本都處於黃河流域,再看看西周是怎麼滅亡的,是犬戎入侵,所以那時候各國遇到外族入侵都是互相停止戰爭而且各國也會互相派兵幫助共同擊退犬戎。再加上春秋時期特別尊崇仁義,什麼都要講究仁義二字,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個經典例子,那時候戰爭形式還沒發展到戰國那種要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地步。只要出師有名,你是仁義之師,大家都還是很歡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方法?是否瞭解自閉閥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