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三十章 必誅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上一章韓非子用“十仞之城”來比喻峭法嚴刑,說明法規之力在育人治世方面的作用與價值。仞,古時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釐米),十仞也就是十六米左右,這麼高的城牆像樓季這樣厲害的攀登高手也過不去,因為到達了人類的運動極限。國家律法就是十仞之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國家律法不僅在於嚴懲犯罪,安定社會,更在於防微杜漸,與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一齊起到育人治世的作用。

    依法治國是千秋大業,古代城牆為何要築這麼高,就是因為城是國都,國就是城,城就是國,城沒了國就亡了。韓非子將國家律法比做十仞之城就是要說明其重要性,棄法如亡國。峭法必嚴刑,如不嚴刑如同“千仞之山”一樣有了傾斜度,就連瘸腿的母羊也可以被趕上去放牧,這就是小官大貪的原因。執法不嚴,國家資源與社會財富就成了“跛牂(zāng)”們的私有草場,中飽私囊。

    治國的道理大家都懂,治國的策略君主都明,但朝代的更替告訴我們,其實都不懂,根本原因都是亡國之君棄法隨性造成的。棄法如同十仞之城的城牆倒了,沒有了城牆的防護敵人很快就會攻陷國都,國家就亡了,只是這個敵人不是外敵而是內賊,是眾多的不才之子。從這個角度講,依法治國確實是千秋大業,盡最大努力減少不才之子,培育更多的守法之才,從根源上減少社會不安定與犯罪因素,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與國富民強。

    韓非子嫌“十仞之城與千仞之山”的例子還不夠,又舉了“布帛鑠金”的例子來說明國家律法的作用與價值。韓非子先對布帛鑠金的例子進行了解釋“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蹠不掇。”意思是:十幾尺布帛,一般人見了也捨不得放手;熔化著的百鎰黃金,即使是盜躍也不會伸手去拿。嚴格執法就是鑠金所產生的威力,讓你不敢去碰,碰了就會受傷,而且很痛。不嚴格執法就是布帛,沒有什麼損傷為什麼不拿呢?

    韓非子也解釋了原因“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手,則不掇百溢。”意思是:不一定受害的時候,十幾尺的布帛也不肯丟掉;肯定會燒傷手時,就是百鎰黃金也不敢去拿。“布帛尋常”的原因也是不才之子的形成的原因,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如同布帛沒有損傷自然無力,無力則規矩無用。嚴格執法,讓世人知道犯法後的結果,自然就沒有人去犯法了。

    韓非子總結道:“故明主必其誅也。”意思是:所以明君—定要嚴格執行刑罰。韓非子例子舉了很多,從君主與國家利益的角度與高度講過,從普通百姓的角度講過,總之,依法治國,嚴格執法是明主必須之為,是為君之道的體現。韓非子的舉例很形象,也很真實,把無形形相、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國家律法具相化,讓人一下著就明白了律法的作用與價值。聖賢,從來就是從大地上生長出的參天大樹。

    【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蹠不掇。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手,則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誅也。】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再高的城牆也有倒的時候,再厲害的英雄也有過世的時候,只有“道”是永世長存的,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要依法治國,因為國家律法是“道”的社會化演化物,是“道”在人類社會的具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辨別是不是土雞?雞油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