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聯的小故事有:
1、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里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的春聯。
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個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京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錯!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後奏’嗎?”
一番話說得乾隆也笑了。
2、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於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後,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鶯啼北星,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後,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於門上: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儘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3、北宋年間,河南洛陽有個書呂蒙正。他從孩童時起便才名遠播,但家道卻十分貧寒,住在破舊的草房裡,穿的是破衣爛衫,吃的是粗糠野菜,有時甚至飢一頓飽一頓。雖然生活相當清苦,但終日手不離書,好學不倦。相傳一年春節之際,家家歡喜過年,戶戶張貼春聯,呂蒙正一時興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門上,貼上了這樣一副春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還在門楣上大書橫批:“南北。”字寫得龍飛鳳舞,不少好奇者前來觀看,但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有一位老者看後,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好對!好對,此人日後必成大器。”
原來這是一副“歇後對”,即是像歇後語那樣,話到口邊留三分,字面上不明說,而是言外寓意,弦外有音,別具一番情趣。上聯只寫“二三四五”,單缺“一”;下聯“六七八九”,偏缺“十’。一諧音為衣;十諧音為食,上下聯的意思是缺一少食,橫批便是沒有東西,連起來就是:缺一少食,沒有東西。短短一副10個字的對聯,把自己的貧苦處境寫的惟妙惟肖,顯示了呂蒙正的聰明才智。
功夫不負苦心人,呂蒙正終於在太平興國年間中了進士,並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任宰相,成為國之棟樑。
關於春聯的小故事有:
1、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里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的春聯。
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個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京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錯!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後奏’嗎?”
一番話說得乾隆也笑了。
2、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於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後,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鶯啼北星,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後,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於門上: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儘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3、北宋年間,河南洛陽有個書呂蒙正。他從孩童時起便才名遠播,但家道卻十分貧寒,住在破舊的草房裡,穿的是破衣爛衫,吃的是粗糠野菜,有時甚至飢一頓飽一頓。雖然生活相當清苦,但終日手不離書,好學不倦。相傳一年春節之際,家家歡喜過年,戶戶張貼春聯,呂蒙正一時興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門上,貼上了這樣一副春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還在門楣上大書橫批:“南北。”字寫得龍飛鳳舞,不少好奇者前來觀看,但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有一位老者看後,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好對!好對,此人日後必成大器。”
原來這是一副“歇後對”,即是像歇後語那樣,話到口邊留三分,字面上不明說,而是言外寓意,弦外有音,別具一番情趣。上聯只寫“二三四五”,單缺“一”;下聯“六七八九”,偏缺“十’。一諧音為衣;十諧音為食,上下聯的意思是缺一少食,橫批便是沒有東西,連起來就是:缺一少食,沒有東西。短短一副10個字的對聯,把自己的貧苦處境寫的惟妙惟肖,顯示了呂蒙正的聰明才智。
功夫不負苦心人,呂蒙正終於在太平興國年間中了進士,並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任宰相,成為國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