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若盈岸

    諸葛三兄弟,人稱龍虎狗,都能在魏蜀吳做到那麼大的官職,本身就是能力的體現。幾個兄弟在同一個公司,除非是家族企業,不然很少出現,以現代人力資源的角度說,兄弟(或夫妻,好友)幾個同處要職是非常危險的,其一容易形成小團體,抱團,其二當他們要跳槽的時候就一起跳形成非常大的重要職務斷層嚴重影響公司管理和發展。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人各有志,諸葛瑾在東吳的時候,東吳已經有相當大的規模了,用現在的話說是上市公司高管;諸葛誕呆的魏是東漢末代皇帝禪位而來的皇室正統,未禪位前天子在魏,用現在的話叫做國企高管;諸葛亮投劉備的時候先是找水鏡先生和徐庶、龐統等人拉人脈打廣告商業互吹抬高身價,引劉備前來高價聘用,這叫創業公司高管。

    舉例對諸葛亮來說,剛出道時肯定是飽讀兵書,但年齡尚小,不具備實戰經驗,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肯定是需要在創業公司磨練的。你要說諸葛亮剛出道的時候跟他北伐的時候水平一樣那是瞎說。諸葛瑾已經在東吳經歷了這個時期,東吳也是上市公司,人才濟濟,諸葛亮去了很可能就被老員工打壓,每天就是彔彔表格,拿拿外賣什麼的,施展不了才華也學不到技術,投靠劉備就不一樣了,雖然工資可能沒那麼高,但是地位是董事長助理,再爛的公司那也是可以直接跟東吳二把手周瑜直接對話的。

    不信諸葛亮在東吳或者曹魏錄表格拿外賣的人可以參考龐統剛來孫權和劉備手下時候的待遇,要不是諸葛亮極力推薦那真是涼了,人家也是鳳雛名頭不比臥龍低吧。

  • 2 # 刺蝟歷史

    如果說,諸葛家三兄弟和兵建國,可能天下又是另外一種局面了吧!那後面就不可能出現三分天下-蜀魏吳了!

    諸葛三兄弟分別為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人分別為蜀國,吳國,魏國效力。諸葛亮為蜀國第一丞相,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榮耀。在劉備死後,繼續輔佐劉禪,死後追諡忠武侯。諸葛瑾東吳重臣,官至大將軍,一身都為吳國戰事東征西討,是孫權的左右手。241年討打魏國時病故。諸葛誕為諸葛亮,諸葛瑾的堂弟,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

    諸葛三人在政治上都有極大的建設,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他們都為各個國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照理說,諸葛三兄弟手握重權又足智多謀,直接反了合起來建一個國家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那為什麼他們沒有這麼做呢?

    小編認為有幾個原因,首先三人因戰事四處逃難,流落街頭,深知戰亂帶給百姓的痛苦。後來三人分別處於不同的國家,也效力於不同的主公,自然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三人其實都是忠良將臣,重情重義之人!自然是不會造反來建設另一個國家。畢竟諸葛亮是忠臣的表率呀!

    第二,三人分投於三國之間,這也就保證了諸葛家的血脈得以傳承,不會因為一個國家的毀滅而使整個家族的消亡,如果三兄弟都在一個國家效力,那就不一定了!另外,如果一個國家遭到了攻打其中的一個人就可以向另外二人求救,所以三個人相互之間可以照應彼此,這也是三人的聰明之處,再者三人也沒有像曹操一樣擁有一統天下的野心,所以三人不會合兵建國。

  • 3 # 薛家強69189075

    分開投資為了家族自保這是以前大家族慣例,至於說三兄弟合謀,這個很不現實,古代大家族其實都是有傳承的家族,這些傳承下來的都是先賢的知識,換句話說這些家族主要任務是傳道,道求長生,體現在人身上表現為長壽,家族綿延,這是第一目標,至於富貴反而只是順手為之事情了,從諸葛亮臨死之前退回封賞就能可見一斑!更何況,皇帝這個職業風險很大,每次改朝換代,大多皇族是會被殺光的!

  • 4 # 憶尋塵

    首先,諸葛家“三兄弟”只有諸葛亮出山最遲,選擇劉備則是當時的明智之舉。在曹強劉弱的狀態下,依附弱勢的一方則更容易獲得重用,意義便是如雪中送炭。

    其次諸葛家族並非“名門望族”,即便在當時荊州的地盤上,也只是與各種謀士名望並立。況且謀士自古以來是不掌兵權的(除非情況特殊),一般謀士掌兵權,則是在行軍中臨時領命,亦或者為大將或者主帥。手中無兵權,也自然無兵,如何合兵建國。

    三國建立的雛形是在赤壁之戰後,在這之前,都是諸侯割據的情況,諸葛三兄弟早之前便是選擇了自己的輔佐物件,可以說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樣的比喻。但也說明了諸葛家並不是家族非常有凝聚力的情況。那麼自己所在的勢力分屬敵對,再加上本身的情況(不掌兵權),何況合力建國後面對的壓力極大(建國的位置只可能是荊州,三面受敵),有何必冒險。

    更何況,同族分散各地輔佐他主的情況分屬正常,也有聚力建國的情況。只是歷史是否發生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可以做試管嬰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