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shlrc27347116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遯於光、黃間,曰歧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餘既聳然異之。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汙。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大意:(一)自“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至“因謂之方山子”

    記敘隱人方山子因著古方山冠而得名。

    (二)自“餘謫居於黃”至“餘既聳然異之”

    記敘方山子原來是故人陳季常。

    (三)自“獨念方山子少時”至“而豈山中之人哉”

    (藉方山子少時事)說明方山子非山中人。

    (四)自“然方山子世有勳閥”至“方山子儻見之歟”

    說明方山子為(棄顯聞富樂,獨來窮山中的)異人。

    主旨:說明方山子為棄顯聞富樂,獨來窮山中的異人。(篇末(四))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

    譯文: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來往于山裡,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遊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傑。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麼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人呢?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川菜餐廳數量逐年下滑,意味著川菜在衰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