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的作者是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作品。
拓展資料: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原文: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詞牌名簡介:涼州詞,又稱《涼州》曲,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五朝古都。元明清時,武威又被稱西涼,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譯文: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代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鑑賞: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公元713-741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涼州詞》的作者是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作品。
拓展資料: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原文: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詞牌名簡介:涼州詞,又稱《涼州》曲,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五朝古都。元明清時,武威又被稱西涼,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譯文: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代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鑑賞: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公元713-741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