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

    辣椒白粉病:

    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片的正面長出圓形白粉狀黴斑,逐漸擴大,不久連成一片。發病後期整個葉片佈滿白粉,後變為灰白色,葉片背面發病更重些,最終導致全葉變黃,葉片大量脫落形成光桿,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染病部位的白粉狀物是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一、發生時期。露地多發生於6~7月份或9~IO月份,保護地則多見於3~6月份或IO~11月份。二、氣候因素。在25~28度和50%~80%的相對溼度以及弱光照該病易流行。白天溫暖、夜間涼爽、重露凝集以及田塊潮溼等發病重。南方春季氣候溫暖而潮溼,辣椒極易感染白粉病,但長時間的降雨可抑制病害的發生。三、栽培因素。土壤過幹或氮肥過多,植株抗病力差發病也重。病原以囊殼隨病殘體在地表越冬,或在保護地中蔬菜上迴圈為害。當葉片上出現白粉狀物己是發病晚期。在營養生長階段菌絲都藏在葉片裡面,等到產生繁殖體的時候,才伸出葉面。孢子萌發後從寄主葉背的氣孔侵入。

    防治方:

    35%氟菌.戊唑醇懸浮劑(低毒)

    使用5一IO毫升/畝噴霧(保護+治療)

    本品為低毒內吸性殺菌劑,由新的吡啶乙基苯醯胺類殺菌劑氟呲菌醯胺和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復配而成,具有保護和一定的治療作用。安全間隔期:辣椒3天。每季最多施用次數:辣椒2次。

    菌核病:

    一、苗期染病,莖基部初呈水浸狀淺褐色斑,後變為棕褐色,迅速環腐,幼苗猝倒。溫度大時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或軟腐,乾燥後呈灰白色,病苗呈立枯狀死亡。二、成株傳染病,主要發生在距地面5-22cm處莖部或莖分杈處,病部出現水浸狀淡褐色病斑,病部往往有褐色斑紋,病斑繞莖一週後引起上面的枝幹枯死,溫度大時,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發病後期,在病莖表面和髓部產生黑色菌核,菌核鼠糞便,球形或不規則形。乾燥時,植株表面破裂,纖維束外露似麻狀,個別出現長4-13cm灰褐色輪紋斑。三、花、葉、果柄染病亦呈水浸狀軟腐,致使葉片脫落。四、果實染病,果面先變為褐色,呈水浸狀腐爛,逐漸向全果擴充套件,有的先從臍部開始向果蒂蔓延,最後擴充套件到整個果實病導致果實腐爛,表面長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發病後期,其上結成黑色不規則形菌核。

    發病規律:

    南方2一4月份和10一12月份菌核有兩次萌發高峰期,北方多在3一5月份發生。夏季氣溫升高,病情稍緩和,但如遇有3天以上的連陰雨,病情又回升。一、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以菌核遺落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夏或越冬。二、傳播特點。溫溼度適宜時萌發產生子囊盤和子囊抱子,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到植株上形成初侵染。發病後透過接觸形成再侵染。菌絲從傷口侵入,或其芽管直接穿過寄主失去膨壓的表皮細胞間隙,侵入致病。

    防治方:

    40%多.福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320一40O倍液噴霧(保護+治療)

    本品應於發生初期施藥,注意噴霧均勻,視病害發生情況,每7一IO天施藥一次,可連續用藥2次。本品為苯並唑類農藥和硫代氨基甲酸甲酯類農藥的復配殺菌劑,具有較好保護和治療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DOS下分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