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文繪歷史

    在《大唐衛公李靖兵法》裡講過,古代軍隊在行軍過程中是路邊就地解決,然後小跑跟上部隊,安營紮寨後,再挖茅坑供部隊集中使用。唐朝是府兵制,一府大概1000人左右,宋朝是募兵制,以營為單位一營大概500人左右,也就是說一府或一營兵馬有個大的茅坑供方便,拔寨後再掩埋茅坑。晚清的《湘軍兵制》裡規定每隊要有一個蹲坑,每隊是10人。

    圖為清朝末年,甘肅境內的行商。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軍隊都設有專管行軍政務的,比如唐朝行軍司馬專管軍資糧餉分配和後勤事務。大軍在外少則幾萬人多則幾十上百萬,糞便不處理好很容易染病,這還不包括人的,還有騾馬的,那時候一個痢疾就能死人,所以行軍司馬也就監督糞便的處理。

    圖為遠處的蒙古帳篷與駱駝商隊。

    古代的軍隊有種現象,有一種職業叫行商,或叫軍商,他們是專門跟著打仗部隊做生意的,部隊到哪,他們就到哪,販賣一些糧食、馬匹、酒肉、甚至妓女等,當然價格要高一些。有些部隊為省事把糧餉的事情都交給這些軍商,而部隊打仗繳獲的物資就地跟商人交換了,清朝時常年北征葛爾丹,行軍商人規模龐大,今天的庫倫、蒙古的科布多就是軍商形成的城鎮。

    晚清甘肅張掖的山西票商。

    商人無利不往,隨軍的商人看到龐大的糞就地掩埋太浪費,如果做成肥料賣給就近的農戶就是筆大錢,於是行商從宋朝開始形成了不但跟部隊做生意外,還回收部隊的糞便,有時候部隊駐軍一兩年,回收糞便就顯得非常需要了,對部隊保持衛生,還能增加點收入,對於百姓來說還能肥田。在清朝的小說《宋稗類鈔》裡講過,南宋有御史彈劾禁軍首領楊存中,說他掌管禁軍20多年,部隊的糞錢一分都沒上交,全部被自己貪汙達上百萬之多,我們這位楊統帥被這糞錢搞得灰頭土臉,可見宋朝時軍隊的吃喝拉撒之事比較規範了。

  • 2 # 書中有毒

    古代行軍打仗如何解決上廁所問題,歷來是後勤中與糧草供應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技術與裝置還不夠發達的冷兵器時代,長途跋涉出征在外的將士們是如何解決的呢?古人很智慧,土人有土辦法——流動的簡易型戰地廁所。

    據《三國志-蜀書五》記載:“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這裡的“圊溷”,就是三國時期的戰地廁所。戰地廁所一般就是簡易廁所,因陋就簡,因勢而建,在山腳下在溝底處,或地凹壕溝處,古代將領統兵在外,安營紮寨時,廁所一般是要修建的,而且必須遠離廚房和水源,建在下風口處,要足夠深、足夠隱蔽,能快速搭建快速掩埋。當然不掩埋也可以,如果當地農民們能快速運走施於田地,也是免費的上等的農家肥,所謂莊稼一枝花全作糞當家嗎!

    古代行軍打仗,士兵基本上是喝生水,或者喝露天亞乾淨的水,往往導致大批的腹瀉和痢疾。即使修建了象“圊溷”的廁所,一旦衛生處理不妥,就會在軍中產生大規模傳染疾病。隋煬帝楊廣率百萬大軍首徵高句麗時,由於沒處理好廁所(排洩)問題,遇上了“大疫”,在史料記載,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率領的大軍行進到長陵道時,軍隊中曾爆發了“疫疾”,主要是關中一帶計程車兵到了東北,水土不服,加之廁所排洩物沒處理好,造成疫菌傳播,部隊戰鬥力自然下降,弄不好還會死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木傢俱品牌想在市場中佔領優勢,需要怎樣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