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像一陣風吹
-
2 # 傅斯鴻
明朝在全國設有15個省級行政區,包括:北直隸、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共15個省級單位,為明朝穩定的統治區域,稱為“兩京十三布政司(省)”,布政司下轄府和直隸州。
都指揮使司方面,共有16個都司、5個行都司、2個留守司。此外,在青藏地區設有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嘉峪關以西地區設“西北八衛”,這些都是羈縻衛所。
明朝在1406年至1427年間曾設立交趾布政使司,後被廢;南明時期,延平郡王鄭成功在臺灣設立承天府,下轄天興、萬年二縣,另設澎湖安撫司,號為“東都”,後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於承天府之上再設東寧總制府。
因此,所謂的十六塊即是在永樂年間設立的交趾省。
-
3 # 大風起兮偶飛揚
明朝領土有多大?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第一,在清末以前,中國邊疆地區劃分是很模糊的,很難確定在哪裡;第二,不同時期明朝控制範圍也不一樣,強盛時期往外被推一 點,不振的時候有往後縮一點,所以很難說是哪裡。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明朝核心區域(也就是漢族地區)始終沒怎麼變,明朝形容疆土的時候一般叫“兩京十三省”,這裡指的是明朝在核心地區一共設立了十五個省級行政區,包括南北兩直隸(北直隸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北加上北京、天津,由於南京在明朝類似陪都,所以還設了一個南直隸,大致相當於現在安徽,江蘇兩省加上上海市),以及十三個布政使司。
為什麼是布政使司不是省?因為朱元璋怕行省權力太大,所以在1376年就廢除了行省制,轉而以“三司”代替,其中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大致相當於元朝的行中書省;但同時還設立了提刑按察使司(管刑獄),都指揮使司(管軍事)以分權。“兩京十三省”只是習慣性說法,準確說法是“兩京十三布政使司”。
但無論怎麼說,明朝省級行政單位是十五個,不過如果仔細看地圖的話能發現,明朝地圖一般會畫成十六塊(比如下圖),那多出的一塊是什麼?
多出來的三個是哪三個呢?分別是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其中萬全都司和大寧都司在北直隸,圖上沒有單獨畫;但還有一個遼東都司,位於現在的遼東半島,這個地方隔了海,所以成了單獨的一塊。其實遼東都司當年是歸山東布政使司管理的,也就是說,你可以理解當年的遼寧是歸屬山東管的,所以你看圖上山東和遼寧是劃成同一種顏色的。
還有什麼奴兒干都司,烏斯藏都司的嗎?還有什麼哈密衛,朵顏衛什麼的,這些其實是一種羈縻性質的機構,和內地的都司衛所性質不一樣。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的是越南,當年永樂大帝滅了安南設立了交趾布政使司,但後來因為當年人民不斷起義,交趾布政使司被廢,不過後來嘉靖年間因為安南內亂,交趾布政使司又重建了 ,但這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越南還是保持著獨立,所以交趾沒有算到“兩京十三省”裡面。
回覆列表
還有1塊是交趾省(存在時間短,後來撤銷了)。因為常用的明朝兩京十三省地圖會加上去這個,在統計時又不算上這個,才出現這種情況。PS:交趾省撤銷後,後來獨立了,就不是漢地了。你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