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77327820

    彝族人的家族及姓氏知識

    彝族自古以來便沿用父子聯名制度,如“支嘎阿魯”的下輩即為“阿魯AB”,再下一輩為“ABXX”……從明清以來,因歷史原因,彝族固有的社會形態受到衝擊,出現彝漢雜居,隨著對外交往的逐漸增多,彝族上層首先使用漢姓漢名。更有很多彝族家族,在與朝廷的多次戰爭中歷經浩劫,為了生存,隱埋民族改為漢姓。發展到現代社會,很多彝族後代因漢姓的誤導,追溯家族歷史往往容易按照漢族的姓氏根源的探究,從而造成迷惑,進而搞不清楚民族的大方向問題。

    現在彝族人的漢姓,其實就象移民歐美的華人起英文名字一樣,和他的家族文化沒有任何聯絡,也和與他同姓的外國家族沒有任何聯絡,兩個已經屬於完全不同文化的邏輯和規則。其實從奢香夫人的兒子進京上學改漢姓安後,彝族上層社會便逐漸興起彝漢雙姓,在重要的社交場合中,鄭重嚴格地透過家族輩輩相傳的“尼彝”、“侯篤”作為辯明身份的標誌和途徑,並將自家的"尼彝"相對說成是彝姓。

    彝族因方言的差別,自稱為“尼素”、“尼素鋪”、“婁素”、“婁素鋪”等等,所以“尼彝”、“篤”音譯選字不同。“尼彝”亦寫作婁彝、納一、呢義、嫩液、能益、婁溢等;“ 篤”亦寫作侯篤、吼督等。“尼彝”或漢譯為“譜牒”、或“姓氏”,至今在彝族東部方言中還無統一公認的說法,在漢語中找不到合適對應的詞語,姑且從“彝姓”說,便於行文。“尼彝”,從含義上理解,其實是表血統概念的氏族名稱。彝族民間多將“尼彝”說為家支,也無不可。“尼”則為姓氏,“彝”為類別。一般情況來說,民族自稱為“尼素”的地區叫做“尼彝”,自稱“婁素”的地方叫做“婁彝”,如貴州省內,水西地區[大方、黔西、畢節等]叫做尼彝,烏撒地區[威寧、赫章等]叫做婁彝。

    在貴州的大部分彝族聚居區域,“尼彝”相對傳承得比較好,很多已經按照漢族習慣續家譜的家族仍會在家譜中註明尼彝或口傳,因為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通婚、祭祀以及械鬥等比較重大的事情仍然需要告知尼彝,一辯親疏、二正倫理。

    在涼山彝族聚居地區,因在歷史上外界文化衝擊較小的原因,民族傳統文化儲存較好,以父子聯名製為基礎的家族世系清晰完整,到後來改用漢姓後大多皆為漢譯音,仍有很明顯的彝族姓氏色彩,又因家支清晰的原因,大多數年輕人都採用漢譯彝名。所以,從全國來看,涼山地區是彝族姓氏儲存最完好的區域,也是集體民族意識最強烈的區域。

    昭通地區的彝族,今天知道自家“尼彝”“篤”全稱的人已經很少,而且發音也不準確,更不用說解釋其含意了。如彝良縣龍街鄉恆底村漢姓羅的彝族,共有4支即禮底、卯歹、樓吉、侯而。其中還能記住全稱的卯歹支是“馬倮尼彝,語哼卯歹”;樓吉支是“密所尼彝,麻迷樓吉”。還有奎香鄉寸田村楊姓彝族中的1支是“蛇齋尼彝,阿月撮落”,巧家縣漢姓安的彝族計有8支,其中兩支分別是“而補尼彝,夷氏鬥魯”,“掐吐尼彝,德布阿姆。”其他魯甸、昭通、大關、鎮雄和威信的少部分彝族之家,還能記住本家支的尼彝或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瘋狂果寶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