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班長論教育

    “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去掃大街!”

    這是我們80後這一代人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之一。

    但現在慢慢發現,以前有些沒有好好讀書,成績真的不怎樣的同學,現在,掙錢倒挺多,有的還當老闆了。

    這與當初父母、長輩、老師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形成了好大的反差。

    同時,可能也會有人有和我差不多的感覺——學校裡學的一些價值觀念,到了社會,漸漸地被碎了一地。

    “不好好讀書,將來去掃大街”,沒錯,現實當中,我認識有些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是求學時期沒怎麼好好學習,然後出來社會後,的確幹過類似掃大街,洗廁所這樣的工作。但如今他們當上了成功人士,這說明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發展並不是唯一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過去部分老一輩的觀念。當然他們的這種觀念的形成也不無理由,“士農工商”,這四字之中士地位最高,“士”都是讀書之人,也是屬於貴族行列,是貴族中的最低層次,平民中的最高層次,是老百姓能夠透過科舉制度躋身貴族行列,擺脫苦日子的唯一出路。這是以前封建社會的普遍觀念,所以“唯讀書論”在過去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如今生產力的發展遠比以前要快,行業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個人發展的道路也不只是那麼幾個選擇,所以,讀書成績與賺錢能力之間,現在越來越沒有必然的聯絡了。

    那是不是等於說,現在在讀書的問題上教育孩子就能放任自流呢?

    也不是。

    讀書成績與學習能力之間不完全是一個正相關的關係,好多時候其實兩者間是相對獨立的,好多以前讀書成績不好但是現在幹得不錯的人,其實他們的學習能力都不差。所以,對孩子的培養,更注重的是學習的能力。考試成績也許是學習能力的一個反映,但它不代表全部,學習能力的核心是思考的能力,重點在於思維模式的多重轉變。多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用更多的可能性,從旁引導孩子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當然一些底線、大是大非的原則觀念還是要適時灌輸),也許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重點。

    同樣是面對掃大街的清潔大媽,一個母親對著小孩說,你看,你現在不好好讀書,將來你就是那樣。但是,另一對母子,媽媽則對小孩說,你努力讀書,將來去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好不好?孩子點頭。

  • 2 # 艾依琳

    一個家長帶著孩子出去吃飯,路上遇到了一個乞丐。

    一般父母可能會說:記得好好學習,不然以後,只能和他們一樣,沒有工作,以乞討為生。

    但是有個家長卻語重心長地對孩子這樣說: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教養。

    家長的模樣,就是孩子的模樣。

    家長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

    我們父母常常跟孩子說類似的話,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掃大街,不好好學習,將來就當乞丐,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種田等等。這很容易讓孩子自小就學會把職業分成三六九等。直接造成孩子輕視體力勞動者,認為人與職業都有高低貴賤之分,厭惡苦髒累的活,不能平等待人,缺乏同理心,更不可能學會尊重別人。

    而一個不能尊重別人的人,他也很難做到自我尊重,難以得到別人的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中求d(x)的公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