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陶淵明的《雜詩其五》中,”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是名句。2、原詩:雜詩其五陶淵明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3、譯文:憶我當年少壯時,雖無樂事自歡娛。胸懷壯志超四海,展翅高飛思遠去。歲月漸移光陰逝,當年心志日消除。雖逢樂事難歡快,每每心中多憂慮。氣力漸覺在減退,我身已感日不如。自然總在變化中,使我不得停腳步。未卜前程有多少,誰知歸宿在何處。古人珍惜寸光陰,念此使人心恐懼。4、詩人簡介: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計程車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1、在陶淵明的《雜詩其五》中,”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是名句。2、原詩:雜詩其五陶淵明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3、譯文:憶我當年少壯時,雖無樂事自歡娛。胸懷壯志超四海,展翅高飛思遠去。歲月漸移光陰逝,當年心志日消除。雖逢樂事難歡快,每每心中多憂慮。氣力漸覺在減退,我身已感日不如。自然總在變化中,使我不得停腳步。未卜前程有多少,誰知歸宿在何處。古人珍惜寸光陰,念此使人心恐懼。4、詩人簡介: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計程車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