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工
-
2 # 目擊世界5000年
寫小說最容易,也最賺錢。
郭敬明的《小時代》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都是在銷量上成功的小說作品。
兩個人自然也是賺得缽滿盆滿。
小說的篇幅可長可短,長的就是長篇小說,短的就是短篇小說,不長不短的就是中篇小說。而且小說對語言的要求也比較寬鬆,可以深刻嚴肅,可以粗淺詼諧,也可以雋永優美,差不多是任由作者自由發揮。
因此小說容易滿足各類讀者的需求,也適合拍成影視作品,當然就能賺更多錢了。相比之下,散文對篇幅的要求就比較高了,一篇散文一般不超過兩萬字。而且散文結構渙散,形散意聚,意境更是深邃富含哲理,對作者和讀者的要求都比較高,也基本上沒有什麼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空間。
一般的雜誌收散文,最高也就500元每千字,一個好的散文作者殫精竭慮完成作品,搞不好月收入還不如餐館端菜的阿姨。
戲劇就更不用說了,古今中外戲劇像《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竇娥冤》《劉海砍樵》,其藝術性都比較高,行家也許看出來其中犀利的對白,豐富的情感,普通大眾讀來,也許只是一堆枯燥無味的對話,硬逼著讀就會頭昏腦漲。戲劇當然也難寫,能寫的都被稱作藝術家了,少之又少。
最難寫的就是詩歌,寫詩歌通常要一個字代替十個字。詩歌語言凝練,好的詩歌常常蘊含了作者真摯的情感和精妙的洞見,對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天賦要求都非常高。寫詩歌最不賺錢,一般的雜誌社也就20元一首,你投了稿人家還不一定收(想死的心都有了)。另外,寫詩歌是個高危職業,像顧城,海子這樣的著名詩人,寫著寫著就自殺了。(應該不是收入太低的原因)
個人認為戲劇難寫,也難賺錢
元代是戲劇時代,那個時候雜劇多,流傳下來的以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的《牡丹亭》、關漢卿的《竇娥冤》最好。
外國戲劇還是莎士比亞的好,可以借鑑。
現代國內的戲劇主要大家還是曹禺、老舍,他們的《雷雨》《日出》好,風靡一時。
小說古今中外出名的最多,中國的要數《紅樓夢》,而且小說容易拍成電視劇,這個好賺錢。
散文在中國,唐宋八大家以前就很流行,比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歸去來兮辭》等等,現代也有很多大家,如梁實秋、周作人、餘秋雨等等。這個容易寫,也好賺錢,但是要有量。
詩歌在唐宋時期大放異彩。但是現在不行,吃力不討好,別人還歪歪,還不好賺錢,只能作為業餘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