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意思是由節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就困難了。這句話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原文: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譯文:張文節嘆息說:“我現在的俸祿,即使全家穿綢掛緞、膏梁魚肉,怕什麼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節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就困難了。像我現在這麼高的俸祿難道能夠一直擁有?身軀難道能夠一直活著?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死去,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奢侈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不能立刻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導致無存身之地。哪如無論我做官還是罷官、活著還是死去,家裡的生活情況都永久如同一天不變呢?”唉!大賢者的深謀遠慮,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司馬光生活的年代,社會風俗習慣日益變得奢侈腐化,人們競相講排場、比闊氣,奢侈之風盛行。為使子孫後代避免蒙受那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和侵蝕,司馬光特意為兒子司馬康撰寫了《訓儉示康》家訓,以教育兒子及後代繼承發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文章先敘述自己素來以節儉樸素為美德,對別人的譏笑不以為然,並說自己並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釣譽,乃順應自己的性情。又追憶天聖年間士大夫往來宴聚普遍尚儉的舊事,慨嘆近日愈趨侈靡的風氣,接著以本朝有識之士的儉樸美德為例,說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引述古人的遺訓,分析“儉”與“侈”的得失利弊。最後以古人儉、奢的歷史事實,闡明儉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禍自敗,勉勵子孫行儉戒奢,保持家風。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意思是由節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就困難了。這句話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原文: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譯文:張文節嘆息說:“我現在的俸祿,即使全家穿綢掛緞、膏梁魚肉,怕什麼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節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就困難了。像我現在這麼高的俸祿難道能夠一直擁有?身軀難道能夠一直活著?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死去,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奢侈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不能立刻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導致無存身之地。哪如無論我做官還是罷官、活著還是死去,家裡的生活情況都永久如同一天不變呢?”唉!大賢者的深謀遠慮,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司馬光生活的年代,社會風俗習慣日益變得奢侈腐化,人們競相講排場、比闊氣,奢侈之風盛行。為使子孫後代避免蒙受那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和侵蝕,司馬光特意為兒子司馬康撰寫了《訓儉示康》家訓,以教育兒子及後代繼承發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文章先敘述自己素來以節儉樸素為美德,對別人的譏笑不以為然,並說自己並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釣譽,乃順應自己的性情。又追憶天聖年間士大夫往來宴聚普遍尚儉的舊事,慨嘆近日愈趨侈靡的風氣,接著以本朝有識之士的儉樸美德為例,說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引述古人的遺訓,分析“儉”與“侈”的得失利弊。最後以古人儉、奢的歷史事實,闡明儉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禍自敗,勉勵子孫行儉戒奢,保持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