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第一:通文意,分層次。

    通讀全句,聯絡全文、全段或語境,弄清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佔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時注意句首、句末虛詞,這樣憑藉段落、層次或句首、句末虛詞,把確有把握的地方斷開來。而湖南題如果是客觀題,注意比較,做出選擇。

    第二:標名(代)詞,定主賓。

    在閱讀中,隨時標出篇段中的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物件,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吾、餘、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第三:看虛詞,找位置。(因為文言文中的虛詞往往有他們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語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2、複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於、至若、已而、於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3、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末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嘆句末尾。它們的後面一般要斷開。

    4、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5、對話標誌的詞語,如:曰、雲、言,在它們的後面一般都要斷開。

    6、其它的如:以、於、為、則、而,往往用於句中,在他們的前後一般就不斷句(“而”錶轉折且後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 。

    第四:用語法,辯句式。

    如倒裝句、賓語前置、判斷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或表示判斷關係的詞,如為、乃、即、則等;不亦…乎、何…為、安…哉(也)、孰與……乎、豈…哉等,是典型的反問句式;為…所…、受……於……等,是典型的被動句式。固定結構:如…何,奈…何,若…何,得無…乎,無乃…乎,況…乎,何以…為,與其……孰若……。

    第五:明修辭,巧判斷。

    對偶、排比、頂真、反覆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短句時可以利用。

    如頂真句“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孫”;

    如對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常青藤葉子發黃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