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紱,從幼時就顯得聰慧過人,有神童的稱譽,十歲時能寫詩。家境十分貧困,但他學習特別勤奮刻苦。康熙四十七年獲得江西鄉試第一名,考中康熙四十八年進士。
雍正五年,李紱被誣衊為庇護私黨罪受到彈劾,評議罪行共二十一條,被革去官職交給刑部審訊。李紱被關押在獄中,每天讀著書,吃飽飯,睡好覺,一同被關押在獄中的甘肅巡撫稱讚他“真是一個鐵漢”。
兩次處決死囚,雍正下令綁縛李紱到西市,(劊子手)拿刀架在李紱脖頸上,問:“這個時候知道田文鏡是好還是壞吧?”李紱回答:“我即使被處死,還是不知田文鏡好在什麼地方。”
刑部查抄李紱家,屋內傢什簡陋,沒有一件值錢的物品,他夫人的飾物,全都是銅製品,根本不像達官顯宦那樣富貴。雍正才相信李紱的廉潔清正,就將他赦免了。
乾隆四年,李紱返鄉守母喪,與縣令李延友共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且親自擔任主要教師,一時間有名望的學士雲集書院,“才鄉”教育風氣得以重振。乾隆八年,(李紱)因病(向朝廷)告老回鄉,居住在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今文昌橋上沿河路),擔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講學。
原文:
李紱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十歲能詩。家貧甚,學勤苦至艱。康熙四十七年舉江西鄉試第一,中康熙四十八年進士。
雍正五年,誣為庇護私黨受劾,議罪二十一款,革職交刑部審訊。身繫獄中,日誦書飽啖熟睡,同獄甘肅巡撫稱其“真鐵漢也”。
兩次決囚,雍正命縛至西市,以刀置頸,問:“此時知田文鏡好否?”對曰:“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刑部查抄其家,室內簡陋,別無長物,其夫人之飾,皆銅製品,固不似達官顯宦。雍正乃信其廉,將其赦免。
乾隆四年,守母喪,與縣令李廷友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親主教席,一時名士雲集,“才鄉”教風得以重振。乾隆八年,因病告老回鄉,居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講學。
李紱,從幼時就顯得聰慧過人,有神童的稱譽,十歲時能寫詩。家境十分貧困,但他學習特別勤奮刻苦。康熙四十七年獲得江西鄉試第一名,考中康熙四十八年進士。
雍正五年,李紱被誣衊為庇護私黨罪受到彈劾,評議罪行共二十一條,被革去官職交給刑部審訊。李紱被關押在獄中,每天讀著書,吃飽飯,睡好覺,一同被關押在獄中的甘肅巡撫稱讚他“真是一個鐵漢”。
兩次處決死囚,雍正下令綁縛李紱到西市,(劊子手)拿刀架在李紱脖頸上,問:“這個時候知道田文鏡是好還是壞吧?”李紱回答:“我即使被處死,還是不知田文鏡好在什麼地方。”
刑部查抄李紱家,屋內傢什簡陋,沒有一件值錢的物品,他夫人的飾物,全都是銅製品,根本不像達官顯宦那樣富貴。雍正才相信李紱的廉潔清正,就將他赦免了。
乾隆四年,李紱返鄉守母喪,與縣令李延友共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且親自擔任主要教師,一時間有名望的學士雲集書院,“才鄉”教育風氣得以重振。乾隆八年,(李紱)因病(向朝廷)告老回鄉,居住在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今文昌橋上沿河路),擔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講學。
原文:
李紱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十歲能詩。家貧甚,學勤苦至艱。康熙四十七年舉江西鄉試第一,中康熙四十八年進士。
雍正五年,誣為庇護私黨受劾,議罪二十一款,革職交刑部審訊。身繫獄中,日誦書飽啖熟睡,同獄甘肅巡撫稱其“真鐵漢也”。
兩次決囚,雍正命縛至西市,以刀置頸,問:“此時知田文鏡好否?”對曰:“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刑部查抄其家,室內簡陋,別無長物,其夫人之飾,皆銅製品,固不似達官顯宦。雍正乃信其廉,將其赦免。
乾隆四年,守母喪,與縣令李廷友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親主教席,一時名士雲集,“才鄉”教風得以重振。乾隆八年,因病告老回鄉,居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