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採

    遇到問題時,做家長的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是和孩子談心,問問他為啥這樣做,為啥和別人打架,為啥不願意寫作業,為啥不願意跟媽媽交流,為啥討厭上學,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要像朋友一樣的去交流,從而瞭解他的內心和想法,正確的幫助他,幫他解決實際問題,打消心裡的顧慮,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寶貝說的有道理爸爸媽媽也要表揚孩子,並給予鼓勵,他覺得爸爸媽媽說的有道理自然就會聽了

  • 2 # 小牡丹課堂

    面對寶寶叛逆,父母3不要!

    1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

    比如,當孩子挑食而把青菜吐出來,父母訓斥:“你每次都挑食,真是個任性的小孩!”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失去自信,不僅不會解決問題,日後挑食、任性的狀況還會更明顯。

    2

    不要輕易妥協 :

    比如,當孩子堅持要某個玩具,在大街上哭鬧著。很多父母就是見不得寶寶哭,然後就妥協了。

    孩子有了"只要大吵大鬧,就可以拿到想要的東西"的連結,未來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樣非常不利於良好性格養成。

    3

    不要恐嚇威脅 :

    父母凡事用高壓命令及指責處罰,不僅會消磨孩子的自信和勇氣,在充滿挫折的家庭經驗中會加深對立反抗、消極退縮、優柔寡斷等狀況,父母以為自己管得還不夠嚴厲又加重高壓管教及處罰,形成惡性迴圈。如何順利度過反叛期?

    1

    理解及尊重孩子,父母無須處處設限;

    寶寶雖小卻也是獨立的個體,以安全為前提,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空間,有利於寶寶日後獨立性格的養成。

    2

    以言語、行為稱讚和鼓勵孩子;

    3

    大人一直將“不要”"不可以"掛在嘴邊;

    因為會這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充滿危險、令人不安,久而久之變得畏縮害怕、不願挑戰與嘗試。與其凡事只說"不可以",不妨將焦點放在"可以做的事"上。

    4

    正確引導寶寶;

    寶寶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不僅心煩,還尷尬,在眾人目光下做出過激懲罰行為是很多寶媽都做過的事。

    當孩子路過玩具店因想買玩具而大聲哭鬧時,家長先以平和的語氣對寶寶說:"我在你旁邊,等到你不哭為止",等孩子心情比較平復,要告訴寶寶這樣做不好,不是一個堅強的寶寶。

    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親子游戲幫助寶寶性格養成。人人都想要禮貌可愛的小朋友,人人都討厭熊孩子,寶爸寶媽們不要忽視了寶寶性格上的變化,及時地引導才是正確的做法。

  • 3 # 學前教育的踐行者

    養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聽話,聽誰的話呢?大人的話?養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孩子不是我們成年人的附屬品。成年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同樣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必須一味的讓孩子必須遵從成年人,當大人和孩子的想法有衝突的時候,可以親子多溝通,到底聽誰的,或者用兩個人都比較滿意的方法去解決,看一看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再去做決定吧!!

    溝通的前提首先是聽,聽做到了,溝通就順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日本歷史上大多是將軍統治的,但天皇卻能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