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史春秋

    第一個原因是滿清統治者對歷史的篡改與有意扭曲導致民眾不願意剪辮子。

    清初,對於漢人來說,腦後拖個辮子意味著成為亡國奴的屈辱,但當清朝控制天下已成定局,“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等屈辱歷史被清朝統治者用嚴密的手段層層遮蔽了起來。

    比如說文字獄,就是掩蓋歷史真相,或者說美化滿清歷史。

    其中關於明清改朝換代的史實中,“剃髮留辮”是最敏感的,以至於“發”字在清代的使用都是一種必須要時刻留神小心謹慎的狀態。如常用的成語“一髮千鈞”,因容易令人產生聯想——“以千鈞之重來形容一發,似乎是對發政策的不滿”,所以清朝人極力迴避使用這個成語。

    有人統計,清人耗時八十餘年所修的《明史》,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一髮千鈞”或“千鈞一髮”。《清實錄》裡同樣找不出“千鈞一髮”,僅不慎出現過一次“一髮千鈞”。

    一個“發”字猶如此,“剃髮留辮”的歷史會被遮蔽到何種程度,自不難想象。

    兩百多年的有意掩蓋和美化,以至於到了晚清,在無知識的普通漢人腦中,自先秦以來漢民族束髮的習俗已經被徹底遺忘,鮮為人知,剃髮留辮卻被被當成本民族固有的習俗而加以維護。而有知識的漢人已經被籠絡成為統治階級的一份子。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清初不願剃髮者喊出的口號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毀”,清末抗拒剪辮者竟也喊出了同樣的口號。

    甚至有些滿人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強迫漢人“剃髮留辮”,反認為剃髮留辮本就是漢人習俗,所以在辛亥革命時,有滿人割了辮子,以示對“革命”的抗議。

    被遮掩了真相的歷史是多麼的可怕。

    第二個原因是對時局的不確定,不敢輕易剪辮子。

    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要求眾人剪辮子,但是很多人擔心清王朝復辟捲土重來,所以對時局發展持觀望態度,這是不得已的保命的需要。

    當初太平天國是也要求百姓剪辮子,但是最終失敗了,剪了辮子的免不得便清算。太平天國可是堅持了十幾年,還是被清政府給剿滅,百姓又如何知道這民國能堅持幾年呢。他們留著辮子不過是害怕而已。幾年後張勳復辟就出現北京人滿大街找辮子的情況。

    基於擔心反攻倒算,所以到了二十年代,還可以看到很多人留著辮子。

    我覺得就是這個主要原因,尤其是第一個最重要。很多人都認為不剪辮子是百姓奴性太重,這僅是一個原因,並不是最重要或最本質的原因。

  • 2 # 拾階臺上

    他們不剪辮子不是因為留戀大清。他們只是不願意接受一生都信守的封建禮教。更不願意接受外來的西方民主制度和思想。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哪能那麼快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o的發音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