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戲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京劇為什麼是國劇?這就要從京劇的發展來講了。

    京劇融合吸收了多劇種和曲調的優點,是中國最為普及的劇種,得到了世界的承認,吸取了各劇種的優點,集文學,美術,武術,舞蹈,歌唱,表演於一身。 京劇是中國首都北京誕生的戲。

    京劇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流行於安徽省一帶的徽劇,二是流行於湖北的漢劇,第三種是流行於江蘇一帶的崑曲,最後一個就是古老的陝西秦腔。這四個劇中,都有著非常悠久古老的歷史,京劇則是取其中的精華部分,加以淬鍊而最終形成獨特的京劇。

    據說在乾隆皇帝80大壽的時候,群臣為了給他賀壽想盡辦法的找壽禮,而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皇帝則是看盡了寶貝,普通的寶貝都難以入他的法眼。每一次乾隆皇帝出行遊玩微服私訪或者是到盛京拜祖,場面都極盡宏大,把群臣都折騰的半死。而這一次生日,有人為了討皇帝的歡心,就出了主意,覺得皇帝以前都是聽崑曲或者是京腔,崑曲是元末流行起來的,戈陽調是京腔的前身,在當時的京城甚為流行。而皇帝沒有聽過地方戲曲,就聽聽地方戲吧,換換口味。這就有了後來的四大徽班進京,到京城來給乾隆皇帝唱地方戲。

    而在江南地區,有一種戲是以崑曲為基礎,但是又不拘泥於傳統,它博採眾長,什麼曲目好聽,然後它就加入一點兒,很類似於現在的流行音樂,比如加入說唱或者是加入一些戲曲元素等等,漸漸的就出了一種新的戲曲種類,而一般資助唱這種戲曲種類的大多數是徽州的富商,所以又稱之為徽班。而到清後期的時候,在京城比較活躍的主要有四個徽班,三慶、四喜、何春和春臺,三慶唱整套戲,四喜唱崑曲兒,何春以武戲為主,春臺以童伶為主,所以他們的特色是三慶的軸子、四慶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臺的孩子。而三慶的色藝又是四大徽班中最優秀的,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見,於是在京城中很快的流行起來,大家都非常喜歡他們。

    由於徽班在京城中很快的盛行起來,秦腔演員也加入其中,徽調與秦腔的曲調結合起來,之後又與崑曲結合起來,到了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與徽班同臺演出,形成了最初的西皮與二黃的和調,就是最初的皮黃戲,加上北京的語言形成了特色的北京皮黃戲。

    後來由於經常到上海去演出,上海人稱這種皮黃戲為京戲或者京劇,後來又因為北京稱北平,又叫平劇,後來由於平劇的藝術高速發展,吸取眾曲之長,齊如山又稱它為國劇。京劇在文革時期遭到嚴重破壞,又有樣板戲的誕生,文革後一些倖存的京劇工作者重拾京劇,發展繼承並改革,形成了現在的國劇國粹。

    京劇集唱唸做打於一體,透過程式化的表演及敘事方法,刻畫出人物的喜怒哀樂憂恐思,有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人物有美與醜、善與惡、忠與奸之分。1919年,梅蘭芳率劇團到到演出,這是京劇第一次走出中國走向海外,從此以後,世界各國都把京劇當成中國的戲劇流派。

    京劇的流行它集合了多種劇中的精華,是在中國的許多古老戲曲的基礎上形成的劇目。他經過了幾輩人的繼承與發展還有傳播,已經成為中國戲曲的瑰寶文化。所以他稱之為國劇是當之無愧的,也是中國的國粹。

  • 2 # 市井民生

    因為在首都唱的劇就是國劇。比如秦腔,他因為在西安就是叫秦腔。這個他又由於它省會或者首都的地位,它相應的劇種就會相應提高。當然,京劇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了各地劇種的特色,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和規範。也成就了許多名角兒,大藝術家大師。即使京劇就是漢劇皮黃,也就是一個地方戲,到北京以後,逐漸慢慢發展蛻變的一個過程。

  • 3 # 有夢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給我關於黃泉路,忘川河,奈何橋,鬼門關的資料和圖片,我有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