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煮茶聞書香

    一款茶為什麼說好,其實無非就是色香味形好,同時利於養生。

    明前龍井之所以說早點好,就是因為早春的茶芽基本沒有病蟲害,不要考慮農藥殘留,而且色澤鮮綠,茶湯鮮香高爽,花香味濃,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兩葉,朵朵成花,特別是氨基酸含量非常的高,維生素含量也是以後的茶所不能比擬的。

    龍井明前茶,產量少,價格高。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財力來選擇。

  • 2 # 曾園

    這個問題已經持續了幾百年了。

    龍井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名茶。她的成名在明朝。

    許多明代著名文人如許次紓、屠隆、高濂等逐漸發現龍井的魅力。高濂的評價很有意思:“近有山僧焙者亦炒,但出龍井方妙。而龍井之山,不過十數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猶之可也。”

     從唐代就知名的陽羨茶可能就是明代的“岕茶”,在當時有第一茶的名聲(後來此茶工藝失傳)。茶葉行家許次紓在《茶疏》中說:“若歙之松羅,吳之虎邱,錢唐之龍井,香氣穠鬱,並可雁行,與岕頡頏。”

    其實也就是說,龍井已經並列世界冠軍了。並列,這一思路很穩。仔細琢磨,他的意思是松羅、虎邱、龍井三者一起與岕茶抗衡,這幾乎是無法反駁的。但流傳開來,給人的感覺是四個冠軍並列。

    這種說法得到了屠本畯的贊同,他在自己的文章《茗笈》中援引了這一說法。

    但是,岕茶的愛好者對此不太高興,明末兵部尚書熊明遇在《羅岕茶記》中冷冷地說:“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松羅香重,六安味苦,而香與松羅同。天池亦有草萊氣,龍井如之。至雲霧則色重而味濃矣。嘗啜虎丘茶,色白而香似嬰兒肉,真精絕。”“草萊”即“雜草”。請留意,熊明遇熊尚書不說岕茶不可超越,而說龍井不如虎丘,暗暗將龍井降到第三,可見直到明末,龍井的地位並不穩固。

    不僅是口感,工藝也出現了不同的方向。

    在許次紓看來,採茶的最佳時機應該是“雨前”(穀雨前後),而不是我們今天崇尚的“明前”(清明前後)。“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他發現“吳淞人極貴吾鄉龍井,肯以重價購雨前細者,狃於故常,未解妙理。”他推薦的採摘時間應該類似“岕中之人,非夏前不摘。”

    其實,一味追求嫩芽,一味追求明前,無非是謹守“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的戒條。兩種茶的美學在此有了分野。一種是欣賞“氣力完足,香烈尤倍”,一種是害怕“色重、味重、香重”。今天,你說你欣賞龍井清雅淡泊香氣悠遠,聽眾會徐徐點頭;你說你最愛龍井“氣力完足,香烈尤倍”,別人會摸你的額頭。

    乾隆朝著名文人袁枚(1716—1798)在《隨園食單》中說:“嚐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

    可想而知,所有人都追求越來越淡的口感,能鑑賞妙處的人就越來越少。一華人談論虛無縹緲的茶美學,簡直就如同《皇帝的新裝》裡的荒誕情景。袁枚大聲說“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可見其誠懇、勇猛,這才是真正的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容易生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