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T人劉俊明
-
2 # 簡課課程開發平臺
最根本的區別是現場感和學習互動性。
現場感直播課程,教學的一方和學習的一方是在同一個時間。儘管雙方在物理空間上不在一起,但在時間上是同步的,這時,透過實時影片的方式,彼此都可以看到對方,就可以彌補雙方物理空間的不同步的問題。
這樣,教學雙方就有一種真實的現場感。
現場感對於教學來說非常重要,會大幅度提高學習的沉浸度,影響學生和老師的專注和投入程度。理解這個道理,可以透過觀察其他類似的現象。比如,看足球比賽。
1、沉浸度最高,體驗最高的是:到足球比賽的現場,購票入場,現場觀看
2、沉浸度中等,體驗中等的是:看電視直播,如果是在酒吧看電視直播更好一點
3、沉浸度差,體驗差的是:看直播錄影,無論多精美,對提升沉浸幫助效果都不大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原因是:
還是上面說的現場感,包括物理空間和時間空間的同步
現場或直播,因為還沒有發生,所以存在未知和不確定,代表是新的。而錄影代表已經發生,是非常確定的,但就缺乏預期
學習的互動性直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互動性,學習有效性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之一是教學互動,特別是帶反饋的教學互動。比如,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問,老師可以直接即時回答,學生也可以刷屏,也可以做題,老師馬上批改反饋問題。
結論:直播課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形成一種上課的現場感,建立學生和老師的連線,建立學生與學生的連線。
這是錄播課程做不到的,缺少這樣的一個環節,課程僅僅變成了看影片,就很難完成學習了。
(這個播放量實在是有點少,但是也能體現出一些問題,比如播放量依次下降)
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我想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參與度低,加上大部分人沒有一個嚴格的學習規劃和管理,所以能堅持下來的人就非常少。錄播課程出現的時間也比較早,我第一次接觸錄播課程是在02年左右,國內有的諮詢公司會購買一些國外的影片資料,然後配備一個專門的講解老師,進行一些熱門技術的諮詢服務。
簡單的說錄播課程並不是一個網際網路思維下的產品,錄播課程的核心思想還是做一個閉環,與傳統商品沒有本質上的不同。而一門技術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僅要有人講解,更要有人釋惑,參與度的不足導致錄播課程本身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在宣傳上。
幾乎所有網際網路人都認為未來線上教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線上教育的核心部分就是直播加錄播兩種形式的結合。直播解決了參與度的問題,解決了釋惑的問題,而錄播解決了複習和鞏固的問題。如果說核心的區別,我認為直播才是線上教育的核心,錄播是有效的補充。從大概念上來說,直播是典型的知識分享模式,是典型的利用網際網路資源進行的網際網路+教育產品。
網際網路教育直播是一種呈現形式,內容才是成敗的關鍵,所以很多做網際網路教育的公司都在努力把內容做好,這裡麵人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說直播教育產品最終的競爭就是老師資源的競爭,隨著線上教育的發展,更多優秀的教育人士會加入到網際網路教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