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嶺子玉
-
2 # 使用者清風細雨2020
世界在發展,社會在前進,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和飛速的提高,農業隨著科學枝術水平的進步,必然走上規模化,機械化,科枝化,還走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肯定是一種落後的經營方式,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生產力的提高與生產方式有直接的關係,農業經營發展也要和科學枝術的發展同步進行,當然,這種集體經營方式可以自願、自發組合的經營合作社,可以由政府引導、幫助、支援下進行。政府也應在縣級搞幾個試驗點,取得成熟的經驗後,進行推廣。
-
3 # 庶人382
現在農村再走集體化,或者包產到戶都是死路。還是要尊重市場規律,讓能人承包、集約化經營農村土地、水面、林草等資源。
-
4 # 往事無多
這是一個不值得回答的題、問題的函意充滿意識形態的較量、哪種方式好、不在於集體或單幹的模式、怎麼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使農民利益最大化並能夠保持後續的發展、就應釆取此種模式、
-
5 # 寸萬
各有各的特長,集體又利於土地集中,有利於機械化利用,有利於規範化管理。單幹就是各幹各的,土地比較分散,不利於集中整合。大型機械化私人買不起,即使買得起也無地可耕,因為各搞各的,有的考慮成本,不想用機械化。如果集體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機械化是集體的或者公司的,集體就有權機械化排程實行操作
-
6 # Y1332058藍色海洋
因地制宜,偏僻山區由於地塊小,農民住宅也較分散,從生產力角度看適合單幹。丘陵平原地區有利於機械化,適合集體經濟。
-
7 # 蘇亞東271
農村發展的關鍵不是集體和單幹的問題,無論集體和單幹都不能解決農村發展問題。農村問題是資源和人口的矛盾,發展和人材資金的矛盾。人均一畝三分地,大量年輕人到城市打工剩下老弱病殘如何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談單幹集體毫無意義。
-
8 # 白山松水109544996
應該說兩者都好,但要因時因地而論。但以長運和發展的眼光來看,還是走集體道好。因為,社會化大生決定了必須走集體化道路,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當然,在不發達地區,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實行單幹、包產到戶也不無道理。但發展到一定程度,最終還是要走集體道路,即社會化大生產的道路。道理簡單點說,論力氣人不如牲口,牲口不機器。而要想實現機械化大生產,各行各業就必須進分工協作才行。
-
9 # 長空翱翔藍天白雲00
當初集休化的人民公社是在國家認可下走向單幹包產到戶,並且現在中國還有人民公社沒有解散。
這個問題太幼稚了,如果你想走集體化並且有人跟你一起的話,各級政府都會批准!
-
10 # 楊玖均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走集體道路具有相當好處。能儘快實現共同富裕,儘可能的減少兩極分化,能儘快的步入社會主義的高階階段,能減少各種社會矛盾。社會相對公平公正。但必須有一位能力出眾並且有志於帶領群眾創業增收致富的領路人。
-
11 # 蔣山老徐
謝謝邀請!是走集體道路好還是單幹包產到戶好?筆者歷經單幹,互助組,初級社,高階社到人民公社,最終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勞動記工分,年終按工分多少進行分紅。如果題主說的是這種集體筆者不會支援的,筆者眼裡還不如現在單幹好,理由如下!1,有人說南街村,華西村集體好,就是好全國二村,好的原因不多說了,全國為何只有這二村,你多想想不就知道了。2,大夥龍勞動出工不出力,當時有句順口溜,集體幹活穿棉襖,自留地幹活打赤膀。3,記工分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人與人智力差矩是很大,並非記工10分,9分,8分,7分,6分,婦女豐勞力5分從現在分田單幹可以得知就是同一IO分勞動力分田單二人創造的價值差矩非常之大,甚至有的十分勞動力還不如一個半動力創造價值,因為無法調動人的積極主動性。4,集體領導的幹部,現在根本選拔不到,根本找不到那麼廉潔奉公的好乾部,現在村班子人員,我實事求是的根本勝任不了。5,現在對農村幹部管理比較寬鬆,必定有些幹部不自覺,過去大隊幹部現在大家還認可,主要65年四清運動對大隊幹部振動很大,不作為的全部下臺,那時大隊幹部怕清帳,不敢胡來,只好精精益益的工作。因此,這種集體不可取,但是我期望集體,如果農村再這樣下去一家一戶就沒有發展前途了,那麼我期望是什麼樣集體呢?,1,土地收歸集體所有,才能便於機械化耕種,才能有利於統一規劃提高土地的使用率。2,農民交出土地,但必須在國家與集體撐控之中,不能落入私人手中。3,人不走集體之路,仍然私人創業,自找門路和工作,土地最理想的由國家經營,農民土地可入股分紅,經營主體可以社會招聘,農民可以去工作,也可以不去工作,自找工作。4,因為不像六七十年代農民離不開土地,原本有大批剩餘勞動力在外打工,這樣做,農民仍擁有土地,又不影響土地有效使用。這就是我期望土地集體化,勞動力私有化,歡迎大家評論!
-
12 # 雨花石紅色雨花石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小崗村包產到戶剌激了社員生產積極性,是一個好政策。目前,科技不斷髮展,農業大機器生產凸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顯然不適合機械化、水利化道路。現在看來還得發展集體經濟
-
13 # 天高雲淡雪域漢
這是個老話題。社會主義集體化建設進行了三十年,在此基礎上推行的改革開放、農村包產到戶政策也有四十餘年,成功與是非、好歹與利弊,放在網上,仍能引發眾多民眾關切議論,也讓不少民眾迷惑、神暈。或爭論,或反駁,各持一詞,難評輸贏。應該說,不同年代,不同經歷、不同認知、不同地理條件、不同物質財富地位的人,站在各自角度,有不同回答。各自理由充分,觀點鮮明,不易調和,有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沒錯,膠著不清、欲罷不能的味道。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各有衷心,眼光存偏激、認知有淺深,太正常不過。
一、各自理由說走集體化道路好的人認為,人多力量大,地多好種田,人心齊、泰山移,大家出力大家公平,規模群體效應可擋孤獨弱小冷病,貧富差距縮小,同舟共濟平均,計劃生產有序,產銷供給平衡,人人感覺平等,互幫互助溫馨。
說單幹包產到戶不錯的理由,自己努力出勤奮,豐衣足食有幹勁,自行操心一切,早晚甩脫貧困,真想實幹就成,不用看人臉青,不操他家閒心,多勞多得獨享,好吃懶做沒門。只要科學種養,致富之路先登。
二、原因初析緬懷集體化生產模式的,大多為有過集體生活體驗的中老年人。其一,人人都有懷舊心理,上年紀的人猶其如此。記憶片斷中儲存的又大多為美好的鏡頭(誰願意留存憂愁、不快於終身呢);其二,與現代年輕人思想、思維、生活方式之間觀念相左、不易融通;其三,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有反感情緒,加之生活中有些困難、想法無人排解紓困,於是回想起昔日風景;四、生活好了,老來無甚大事要事操心,而壯志雄心仍存,懷念青春歲月美好,成為慰藉心靈、防老痴呆的妙丹心經。
褒謄單幹特立獨行者,大都為現實主義者,年輕現代人。追求自身價值體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由發揮最大潛能,多勞多得,只要不違紀違法違反社會公德、人類良知,哪裡不好呢。
三、正確看待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和況一個人口眾多、物質地理、氣候條件千差萬別的大國呢。個人觀點,凡事、因人、因地制宜就好,少議方式方法,多看結果效績。只要廣大民眾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對的。魚和熊掌要兼得,須有充足發達的物質條件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覺悟作保障才行。加速發展,功到自然成。
老年人懷舊,充分理解,不別反駁,辮個對錯。年輕人創新,充分肯定,寬懷包容。畢竟,時代在前進,創造未來,他們是主力軍。
-
14 # 心在善念
當然是走集體道路好了。這個問題毛主席和革命先輩早就給我們指明瞭,南街村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對照一下就一目瞭然了。
-
15 # 軍輝66816343
這個問題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說法,毛澤東時代就是提倡人民公社,走集體道路。顯示的是人民幸福,豐衣足食的樣子,人民個個精神飽滿。後來提倡包產到戶了,先從安徽開始,報道的都是糧食豐收了,人民過上了好日子。仔細想想以前過的日子不好嗎?應該是兩個經濟形式不同的原因吧。一個是計劃經濟,一個是自給自足。今天看到說許多地慌著沒有人種,原因是因為不賺錢造成的。這又叫人們想起了集體經濟時期,起碼可以保障有糧食產,有公分拿。這樣看各有千秋!
-
16 # RSHY
這個問題是個很複雜的,有歷史的階段特徵。國家體制的確定一定符合國家人民的意識形態條件。人的思想意識也就是世界觀不達到一定程度走集體道路是不可行的。如在改革開放之前有很多工廠和生產隊生產效率太低,債務累累。承包以後明顯提高。生產隊時種地將近20多天種完,聯產承包後不到10天種完(這是我從事農業幹部時親身經歷,全大隊13000多畝地)。那麼貧富差距怎麼行成的呢?一是社員能力不同(體力差,勤勞性差,智商差,節儉差等)產生的;二是基礎條件差(資金物資子女男女數量等);三是資源優先佔有和特權大小和有無差。中國實行的以國有經濟為主以市場經濟為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非常正確,人何人無可否認。現在也有集體生產隊致富的典型,他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有全國實施大市場經濟條件下;二是必須有一個思想政治高尚的領導團隊。那麼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怎麼辦?現在國家正大力推動脫貧攻堅戰,提高就業率,力保農民工,清理農業資源,土地確權,力保農產品價格,最重要的是大打農村土霸王整頓農村各級幹部等等,但絕不能走簡單的集體生產隊大幫哄道路。
-
17 # 閒看秋風999
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集體道路是走不通的;這已經是被歷史證明過的事實;換句話說,如果想要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那是你可能的了。
現在的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呢?結論是,仍然沒有大量的社會財富積累,尤其是農村或者說農業仍然還是“單幹優於集體”。
說白了,“大鍋飯”必須廢除,“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必須徹底糾正——農民朋友的積極性只有透過“包產到戶”等承包制才能調動起來,否則就會有層出不窮的“磨洋工”。
當然,這裡的“包產到戶”並非是百分之百的單幹——包產到戶可以是一戶也可以是的若干農戶的自由組合;
包產到戶,說到底就是一種“責任制” 非常類似於工業企業改革的“責任制”——一個班組,一個車間甚至一個廠子都可以簽訂承包合同,釐清責任——完成合同兌現承諾,不能如期履約也應該有處罰措施。
“聯產承包”,其實就是一種創舉;為了共同致富可以由若干農戶自願組合,儘量避免“拉郎配”。
-
18 # 一路無語
六、七十年代的集體也就是生產隊,確實是人人都偷懶、效率極低的年代,十幾二十年大家都幾乎沒吃過一歺飽飯。1978年包產到戶,當年底家家戶戶就吃上了飽飯,而且是不摻蕃薯的白米飯啊!真是不可思議的啊。
我從小學三年級大約十歲,就開始參加生產隊勞動,親眼目睹了各種人的偷懶。
一是大隊幹部和生產隊長,他們經常去開各種開會,沒有參加勞動,卻按當天最高的工分記分。等於隊裡農民累死累活的幹,養活了這幫人。後來包產到戶,他們不得不親自下田,他們種的稻子產量極低,難以養活自己,而且,再也無法頤指氣使,非常失落,一個村同時癱瘓了好幾個臥床不起,真是很奇怪的事。
現在仍記得很清楚,當年生產隊大人每天記8~10分,我們小孩一天是記2分,最多3分。
二是勞動過程的偷懶。特別是抽菸的人,慢悠悠伯捻菸絲、裝進菸斗,然後坐在田頭,叭嗒叭嗒的,抽頓煙至少半個小時以上。我們小孩最樂意的事,是被指派去山泉打水,二三人一起,山泉的樹陰下,躲好陣才提著泉水回到田頭,能避開炎炎烈日好一陣,真是莫大的享受啊。還有各種各樣的偷懶辦法,一時說不完。
-
19 # 老將軍一一煥文
眾人拾柴火焰高。沒有國的強大,那有家的安逸。我們從集體化走向社會主義。單幹包產是小農經濟,不會有長遠的發展。
-
20 # 王化俊3
走集體化道路是正確的,坐火車看到兩測黑土地分了個七零八碎當在想這樣的農業能有大發展嗎?現在是‘工-業城市反饋農業的時候到了,必須走集體化道路。要有計劃有組織的生產消售和產品加工,搞一些工廠和服務業才能取消二元結構,樣全華人民過上共同小慷生話。
回覆列表
農村公司化是前景,以村為單位成立農業發展公司,農民以承包的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入股,實行農林牧副漁全面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鄉為總公司,統領各分公司生產和資訊計劃,這樣農民不僅有單位管理,也解決了退休養老保險問題,國家扶貧直接對口困難公司。這種集體化適應農業發展形勢,即克服一盤散沙,又防犯貧富不均,國家也好管理。農業公司享受農民免稅政策。這種形式既區別過去人民公社,又避免單幹造成的資訊,技術不對稱,還可促進農民為公意識,掐斷小農意識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