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應該說很久以來,網路世界出現了一種現象,每一起故意傷害,殺害他人等案件背後,部分網民面對這類事情第一個不是譴責犯罪行為,惋惜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情的終結,而是去深挖背後的“真相”,請問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21
回覆列表
  • 1 # 四尺對開

    “受害者有罪論"這句話確實有點極端,無辜者受到傷害在發生的刑事案件中並不少見,我們不應該籠統的概括在一起。

    無辜者受到傷害的實際案例很多,比如犯罪份子為了報復社會,殘忍殺害手無寸鐵的學生。以及去年轟動全國的公交司機對房屋拆遷不滿,為了洩憤,將載著一車乘客的公交車駛入江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案例。你能說這些受害者有罪嗎?他們只是成為了某些社會問題的犧牲品,純粹的無辜者。

    當然有些受害者確實在傷害案件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的過激行為在犯罪份子得不到合理解決時,被犯罪份子採用了同歸於盡的報復手段。這類受害者就是所謂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網民看待問題都應該冷靜、客觀和中立,不應該抱著偏見。對犯罪分子有必要譴責的同時,應該深挖出現這種後果的根源,做到深挖並發現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只有做到標本兼治,才是我們要的結果。不要每岀現問題就群情激憤,過後把教訓忘得一乾二淨。這樣是記不住的。

    因此要想每決問題,必須得先發現問題,才能做到針對性的防範。

  • 2 # 士之心

    受害者如果是對事情的引發有一點的因果關係,或者說就是因為受害者的行為而引起的被傷害事件,受害者是有責任的。如果傷害的是不特定人員,那麼受害者是無辜的。

  • 3 # 使用者非談

    因為每一個犯罪後面都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問題,如果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瞭解其背後的動機,也只有這樣才可能預防犯罪。如果我們連了解一下的興趣都沒有,那麼預防犯罪就是空談。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施害者還是受害者都是社會悲劇,受害者有罪論只是一種偷換概念的說法。追問不是原諒,更不是要給誰定罪。難道平時假裝問題不存在,等有問題了一槍斃之,然後全民歡呼,回家吃飯。等下次再出問題更好嗎?

    但凡成熟一點的人都知道,問題不會因不問而自動消失,隱藏只會讓問題更惡化,這就如一個把垃圾掃到床下的蠢婦,總認為看不到垃圾,垃圾就沒有了,家裡就乾淨了。殊不知,正是這種自欺欺人讓事態更加惡化。

  • 4 # 使用者不一樣的看法

    不知道你周圍的環境是怎麼樣的,我就參考我周圍的人來說幾句吧,我是外地的,我覺得對於一般關係的人來說,大家只有注意是隻有利益,一般受害者是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國的表面道德又是過分虛假的好,這就決定了在知道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要給予評價,顯然施害者是強勢的,只能將不道德扣在受害者身上了。我在三鹿奶粉十年後奶協發文問為什麼華人不認可中國產奶粉的時候和當時譴責三鹿比較嚴厲的幾個同事談奶粉安全到底是誰的責任,沒人答話,最後被我逼急了說:都過去多少年了,說這個還有什麼意義。事實上不是他們不知道有沒有意義,只是華人絕大多數認為現在再說就是得罪這些害人的人,當時譴責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幹了壞事,只是當時他們是處於弱勢

  • 5 #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棉

    “受害者有罪論”的思維邏輯是有問題。每個事件的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前因後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受害者在整過事件中有點小錯,有的受害者有大錯,有的受害者根本就沒有錯。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是非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好多黑牛夢見好多隻黑牛,沒有角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