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齋人56570186

    兩件宣德青花瓷器幾乎一樣的鳳穿花卉紋飾,可惜都有缺陷,竹把壺在燒製過程中發生窯粘,壺蓋和壺身粘到一起分不開了,只能作為陳設和樣本。磨砂底潤滑,修足規整,符合宣德器工藝特徵。另一件青花蟋蟀罐缺蓋,底部“大明宣德年制”六字豎排款。壺和罐的青花髮色,沉著,暈散效果都是進口蘇麻離青料的典型特徵。三十年前地攤撿漏,壺六十,罐一百,如今哪裡去找!這個價假貨也買不到。

  • 2 # 老吳283884471

    發上一件永樂青花趕龍紋梅瓶圖片,請鑑賞。

    有使用痕跡。釉面玉質感強,開片縫線呈色自然,火石紅滲出呈色自然。

  • 3 # Li71673782

    元代青花,藏友們感到稀有,珍貴,夢求要得到的。但比元代青花還稀有的琺華彩器相伩也更見得少,現發一件元代八菱纏枝花琺華彩大罐給藏友們賞評下。

  • 4 # 芝麻落入針眼裡

    不知道算不算好東西,文革時期家父買的8個景德鎮玩玉款玲瓏瓷碗,這碗薄胎,尺寸比一般小碗大,比一般大碗小,當時是在上海南京路上的精品瓷器店購買,當時記得也要3塊多元一個,實在精美一直捨不得用,所以儲存完好。

  • 5 # 格古北冥之魚厚德載物

    遼三彩綠釉花口瓶 摩羯壺 倒流壺 魚型壺 唐三彩行爐 元代樞府款釉裡紅龍柄壺 南宋梅子青龍泉窯船 元青花牡丹紋龍柄梨式壺 元末明初釉裡紅轉吧杯

  • 6 # 晰觀山河

    這是我1990年在大秦鐵路施工工地的土裡找到的,釉面褒漿厚重自然,上釉採取裡滿外半典型的宋元時期的工藝,器物腰部採用對接二次成型的痕跡彰顯了宋元時期的手工製作過程。

  • 7 # 謝大康

    喜歡清三代皇家瓷器。喜歡它的價值、喜歡它的藝術、喜歡它的美麗、喜歡它的歷史。它有滄桑、也有華麗,滄桑之中蘊藏著古代的神秘,華麗之中透出了皇家的威武,研究收藏的確令人嚮往……

  • 8 # 石木玩藝

    有幾件不起眼的,真比不上大咖們的高大上啊,慚愧!

    清仿明獅子碗

    晚清八寶瓶

    清中晚香爐

    明青花小碗

    壺關清流官窯主席像

  • 9 # 悾無塵

    清早期的民窯人物罐,罐上鏨刻“康”字,具體是時候刻的不清楚,可能是姓或者是年代標記。

    畫面應該是一個廟會的場景,有打把式賣藝的,玩雜技的藝人,算命的先生,化緣的僧人,叫賣的小攤販,懷裡抱琴,手拿竹竿謀生的盲人。還有兩個辮子的滿人,應該當時貴族他們揹著雙手昂著頭,樣子很悠閒富足,其餘的都是漢人服飾,他們都在為生活四處奔波。

    從畫面看很符合清人剛入關不久的社會情景,在清代滿人的地位很高,漢人雖然人口眾多,但社會地位很低,這是歷史事實。

  • 10 # 王凌駒

    本人不是收藏家,也不做古玩生意。只是在無聊時玩玩而己。我認可的東西,不一定被網友認可。有幾張照片可以請網友一觀。

  • 11 # 精品研究推廣為民收藏

    珍,精,稀真品到代(清朝至元朝)名貴瓷器,你看使你大開眼界一一

    清三代如下圖:

    明代永樂,成化等如下圖:

    元代珍貴的瓷器如下圖:

  • 12 # 高勝歷尋常話

    我收藏的一隻清代全品的青花留白竹節罐。民間常見的日用瓷器。雖說圖飾簡潔,卻透露出一種質樸的美,自然隨意裡展現著雅緻,隨著年代的延伸,越來越叫人覺得古香古色,十分可愛。

    這個蓋罐有人稱其為“青花冰梅蓋罐”,其實並不準確。據說在清朝年間,中國的南方一帶流行這種罐子。它的用途也十分廣泛,放食物或者日用品雜物均可。有人認為是粥罐,甚至把這種蓋罐當作婦女使用的針線盒,家庭的收納盒,細軟物件的儲存容器等等。因為採用的是留白的畫風,蓋的紐和兩個系都是設計為竹葉狀,所以被稱為“青花留白竹節罐”。

    這種蓋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能時常在市場上見到,價格也不是很高。可是現在想找一個全品的也不是很容易了。偶爾碰到一個,不是缺少了蓋子,就是有衝或有殘。

    收藏就是這樣,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有時候稍微一猶豫,機會就錯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道癌吻合口萎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