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
2 # 手語培訓和語言康復師
大家好。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工作17年了。
首先,我先來分析一下這位寶寶的語言情況。
1歲時,會叫爸媽;3歲了,還只是會叫爸媽,別的語言還是不會;也就是說,2年了,孩子語言就沒有發育。
由於家長沒有描述孩子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問題,我沒有辦法準確判斷,只能憑經驗分析一下。
個人感覺,這種現象很不正常,很有可能是智力原因導致的語言發育遲緩。由於我沒有看到孩子,只是猜測,不作為任何評定的依據。
如果是我判斷的這種情況,就很麻煩了,必須及時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其次,我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到北京或上海這樣的城市,找專業語言康復機構,給孩子做個全面的檢查和語言測評。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2年語言沒有發育。
最後,我個人認為,孩子的的這種情況非常不正常,家長必須重視起來,及時給孩子進行檢查和治療。
說話早晚的問題是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在遇到孩子遲遲不說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初步篩查,首先,孩子的發音系統是否有問題,也就是說話的生理機制,從您的描述來看,孩子已經會說爸爸和媽媽,那麼說明孩子的生理機制是沒有問題的;其次是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通俗講也就是孩子是否能聽懂您說話,比如說您讓孩子把手機拿給您,孩子是否能聽懂,如果能完成任務把手機拿給您,那麼就說明孩子在語言理解上也沒有問題。那麼這兩步的篩查是語言表達的基礎,還是首先要能發聲,然後要能理解語言,下一步就可以開始說話了,但是許多孩子在3歲的時候都還沒有說很多話,排除孩子本身可能存在問題,這種情況需要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剩下的情況家長們透過引導就可以解決。
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語言輸入環境,許多孩子家長認為孩子都是自然發展的,其實大人的助力也非常重要,很明顯從七、八個月就開始聽大人讀故事的孩子語言發展要比不聽繪本故事的孩子優秀,不僅表現在掌握詞彙的意義上,也表現在對詞語的使用、對句子的組織上。除了繪本故事,日常的對話刺激也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喜歡安靜的人,爺爺奶奶也很少說話,孩子本身沒有輸出,想學也不知道從哪裡學,沒有模仿的物件。這種日常對話不需要刻意地進行,可以是大人帶著孩子去公園,然後解釋這個,解釋那個,這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語言刺激。
然後,要給孩子語言表達的機會與空間。許多老人帶孩子非常有經驗,能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周到,孩子需要什麼、哪裡不舒服、想玩什麼,甚至不用張嘴,一個表情大人就明白了,馬上就幫孩子解決了,這樣孩子就失去了表達自己的機會。像如果孩子渴了,就會說“喝”,然後大人聽懂了,給孩子水,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語言表達得到了肯定,下次渴了還會繼續說喝水,而如果孩子渴了是指杯子,大人就把水給孩子,孩子的行為就得到強化,下次渴了只要指杯子就可以了。
最後,適度地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早教班,早教班上有早教老師、有同齡孩子,都可以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對孩子的學說話都有很幫助。而且孩子已經三歲了,到了入園年齡,如果說話晚一點可能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環境,所以可以先緩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