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馬嘯長安

    這種看法是偏頗的。清代的皇子倒是應試教育,程度趕上考高考了。皇子五歲起,就要上書房。確實早六點就要讀書了。這一天在書房要待十二小時。一年休六天。除了文化課、還有騎射、書畫等。康熙小時候讀到痰中帶血。

    而明代的皇子未必是素質教育。可能有的皇帝管小孩,有的放任。搞得皇子們有的只知道吃睡,有的政治上可以,有的會有木匠手藝,有的精於鬥蟋蟀。這樣教育下有的天性激發出來了,有的極差,水平差距太大。

    當前城市裡獨生子女教育有點像清朝皇子。家長們非常重視,效果卻不見得好。應該既有清代的勤勉,又要有點明代的及早出去遊歷的經驗。才藝教育不是最需要的,生活教育最重要。畢竟小孩子們不可能出來都當皇上呀。

  • 2 # 李祥411

    明代是漢人的天下,本身的融合不會造成太大的牴觸,而且也代表的是漢人。而清代屬於少數民族,蒙古族進入關內,只會射御shu"shu,對漢文化要進行學習才能管理漢民,實現民族融合!

  • 3 # 歷史軍魂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素質教育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應試教育就是讀死書、死讀書。這是當代中國提倡而現實卻是另一個樣的兩種教育現狀。問者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來對應和評價明清兩朝皇子的教育是不合適的。難道明朝培養出來的皇子整日不務正業是素質教育,而清朝培養出來的皇子幹正事就是應試教育嗎?

    皇子皇帝的兒子,他們深居高位,一旦他們當了皇帝或王爺會對一個國家的命運產生重大的影響。皇帝的職業就是治理國家,像宋徽宗、明武宗、嘉靖、明熹宗這樣的“素質教育”皇帝就是不合格的皇帝。相反,清朝皇子的“應試教育”放在歷朝歷代都能是明君聖主(同治和宣統差點)。

  • 4 # 四十五度說

    清朝的皇子確實要六點起床讀書,在現在看起來就像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一樣,確實很苦但是和現在的應試教育截然不同。

    第一點不同

    滿族人在馬背上奪取天下,他們整個民族都崇尚武力。所以他對皇子的騎射訓練十分重視,和現在純粹的腦力勞動不同。這些教授皇子騎射的師傅,都是滿清八旗中遴選出來的武藝超群的人,每個皇子有五個老師,每位皇子配有五名,為其管理鞍馬、弓箭,並“教演鳥槍”等事;教滿、蒙語文的為“內諳達”,一般有三人。管理上書房諸庶務者稱為“總諳達”。

    第二點不同

    雖然清朝的皇子皇孫都需要每天早晨寅時(3~5時)就要到上書房讀書,雖嚴寒酷暑不輟。但是他們的學習內容以實用為主,並沒有理論脫離實踐。他們不僅要學習漢文,還要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字,滿文和蒙古文。皇帝還經常來到此地進行檢查功課和督促學習,清王朝對皇子教育的重視與明代“皇子出閣講學片刻即歸,徒以為飾觀者,真不啻霄壤分也”。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皇子教育僅僅是面子工程,這並不是素質教育的代表,而是腐朽墮落的象徵。

    由於這種教育方法的不同導致了兩朝皇子素質水平的巨大差異。

    清朝的皇子單獨拎出來,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而明朝的皇子確是對帝王之術一竅不通,明清兩朝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出來皇帝的水平不同就導致了統治江山方法的不同,這就是清朝多出明君而明朝多出昏君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公英泡茶喝有什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