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外面的外面很無奈
-
2 # 鄭醫生百嗑
我們經常講不要濫用抗生素,其中包含了兩層意思:
1 不需要用的時候就儘量不要用。有明確的細菌感染的證據才使用。
2 該用的時候也要正確使用。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用。
對於第一點,大家一般都能夠理解。但是第二點就常常被很多人忽視了。
比如有許多人認為,只要是抗生素就可以了,藥店隨便選一種都能用;有的人為了怕抗生素耐藥,吃一天就停藥了,或者吃吃停停;還有的人覺得抗生素劑量用小一點,每次吃少點,這樣就不容易耐藥了。其實這些都屬於抗生素使用不當,更容易引起體內細菌耐藥,將來治療越來越困難。
人體內的細菌因為一代一代繁殖特別快,所以產生基因變異的機率就相對較高。如果偶爾有一個細菌產生出了耐藥的變異基因,它就有可能在抗生素的攻擊下存活下來。如果抗生素用用停停,或者劑量不夠,或者選用不當,針對性不強,都有可能使得該變異細菌得到喘息的機會,死灰復燃,其後代將都具有耐藥的特性。
細菌在人類社會透過互相接觸不斷傳播,不停地被抗生素殺滅掉抵抗力弱的,殘留下耐藥性強的,這樣一代一代地篩選下來,細菌就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導致了超級耐藥菌的產生。
所以,抗生素的選用時機不當,選用種類不當,用法用量不當,使用療程不當,都有可能造成人體內的細菌變得更強大。
-
3 # 翦翳翎
這其實算是“濫用抗生素”的相關問題。抗生素其實算是在低濃度下就能選擇性地抑制某些生物生命活動的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以及其化學半合成或全合成的衍生物。最開始的抗生素是用來殺死一些人類的致病細菌的。當時的抗生素非常高效,對疾病的治療也給予了相當大的幫助。但在二戰後,人們發現抗生素的作用沒有那麼明顯了,甚至有些抗生素在某些人體裡已經失去了對細菌的殺滅甚至是抑制作用。所以,從那時起,抗生素濫用就成了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麼,為什麼抗生素濫用會使得它的殺菌效果大大降低呢?
這其實是一種微生物選擇進化的問題。抗生素濫用跟農藥濫用所引起的問題都比較相似。簡而言之,就是說:在微生物的種群中,既有抗抗生素的個體,但這些個體的數量比例非常少;也有不抗抗生素的個體,且它們的個體數量比例非常非常多。等到使用抗生素後,這些菌群中只有抗抗生素的個體活了下來。這樣一來,抗抗生素的個體數量比例就變得非常非常多了。這些個體大量繁殖,它們的後代都變成了抗抗生素的個體。最後,這種抗生素對它們也就不起作用了。
農藥濫用也是這個道理。這只是簡單的這麼論述一下,真實的情況比這個要複雜得多。人體內的某些致病菌群在使用抗生素前後的致病性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它們只是對抗生素的抗性變得很強而已。再者說,如果一種菌群對一種抗生素產生了抗性,那它對有同樣殺菌機理的其他抗生素也可能會產生抗性。
所以說,我們在打抗生素的時候不要濫打,不然我們體內的一些致病菌很有可能會產生抗性。
回覆列表
耐藥性,只是病毒對抗生素的抵抗力更強,人的身體治癒率會更加的低,時間上會更加的緩慢。但是,病人追求的是好的快,治的好,所以,抗生素的治療往往是表面的治癒,沒有從根本解決病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