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很酷487

    三峽大壩應該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最大的工程,動態總投資額2039億元人民幣,截流之後水庫淹沒耕地43萬畝,轉移人員113.18萬人,1994年開始動工2009年全線修建完成。三峽大壩整體位於中國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下游38公路外就是葛洲壩。

    三峽大壩全長3335米,壩頂高度1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大壩的截流可以幫助調控長江中下游每年的洪水情況。

    當然任何一件事情有利就有弊,三峽大壩的建立截流,勢必會對長江下游的水文造成影響。最典型的就是阻斷了洄游魚類的“回家之路”,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這也是全世界水壩都會面對的問題。

    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包括亞種在內共有400多種魚類,並且有十多種河海河海洄游性魚類,典型的如中華鱘、鰣魚等。中華鱘每年都需要沿江而上,到長江中上游產卵地產卵,之後這些卵孵化之後在溯流而下,到長江入海口生活幾個月之後進入黃海渤海。

    它們就在海洋中成長髮育,待產卵季到來之後繼續它們的洄游產卵,這整個過程就是它們的一生。但是大壩的建立,阻擋了這些洄游魚類的回家之路,它們無法去大壩的上游產卵,被迫只能選擇新的產卵之地。中華鱘的產卵場已經被批從宜賓一帶轉移到葛洲壩下游,沒有辦法因為它們通不過人類設立的兩道“關卡”。

    長江中的魚類中華鱘屬於體型最大的那一類,成年後體型一般在50-300公斤,最大的個體有發現過600公斤的。它們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因此又被稱為長江魚王,但是現在它們已經無法到達三峽大壩上游了。

    目前中華鱘已經成為瀕危物種,現在的野生中華鱘數量極其稀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華鱘的產卵量超過萬個,但是在2005-2007年統計資料,中華鱘年產卵量在200-300顆左右。野生中華鱘的數量已經是十分稀少了,這種進化史非常漫長的硬骨魚類,最早可能在1.4億年前就出現了,屬於非常古老的那種,它們進化的較緩慢,還保持在祖代的很多特徵,因此又被稱之為活化石。

    當然大壩的建立也考慮到了魚類透過的問題,因此在大壩的兩次都設立了魚梯,模擬逆流而上的環境,可以讓魚類邊遊邊歇的跨過百米以上的落差,最終向長江上游而去。

    人類要發展自然會改變一些自然環境,但是我們在儘可能的減小對當地生態水文環境的影響。同時減少對珍稀動物的影響,例如可以建立保護區、人工養殖放生等形式,保證珍稀物種的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r全景市場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