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道爾夫

    感慨不一定就是能聯絡到自己,我覺得透過電影能令你體驗到更加精彩奇特的別樣人生,才是好電影,好電影帶來的感慨才是難忘的。所以我想舉一部令人感慨的譯製片,《橋》,裡面地下工作者遺體被馬拉著在地上拖的場面讓人感慨,瞬間明白了反抗者的訴求。

  • 2 # 翟輝9

    《古惑仔》,讓我回憶起了上大學時擠在錄影廳裡看球看片的日子,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突然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我們的精力全都發洩在了足球和電影上,當然還有遊戲,雖然最開始的時候只有win3.2自帶的掃雷和紙牌,但是後面開始有了仙劍,fifa97,紅警,三國群英傳2和cm97。

    我們很多時候不是為了看電影而去錄影廳,電影只是通宵球賽的開胃菜而已。宿舍沒有電視,網際網路也沒有普及,我們想看一場凌晨的歐冠或者歐洲盃都要跑到外面的錄影廳。現在想想,當時在大學裡辦錄影廳和承包俱樂部的都是商業奇才啊,應該靠這個賺到了第一桶金吧。最搞笑的是因為球賽是凌晨開始又都是男生來看,會有人在下面喊老闆換片,老闆問換什麼,底下說換好看的,老闆問換什麼好看的,就沒聲了,後來看到郭德綱于謙裡有個段子和這個挺像。

    前面沒提到世界盃是因為我們宿舍比較特殊,由於電路問題,晚上斷不了電,這成了看球的一大優勢。98世界盃我們湊了400塊買了個二手黑白電視,結果全系都來我們宿舍看,對那場半決賽一屋子人一起看到凌晨,最後點球結束,巴西球迷的我手舞足蹈,不支援巴西的同學頓足捶胸。還有一個兄弟是巴喬球迷,對智利的那個點球他直接不敢看,直到研究生他都和我一個宿舍,最後一起在同一個學校讀完博士,寫這個的時候突然想起好久沒見了。

    說回憶是美好的是因為那時候多麼的無憂無慮,生活簡單快樂,僅有的考試壓力要比工作的壓力小多了,畢竟書本和題目是死的。現在雖然熬過了房子車子,但是還要面對小孩教育,父母健康的問題,想回到當年是不可能了,只能偶爾地回憶一下,回憶的時候有時嘴角向上撇一撇,有時眼睛溼一溼。

  • 3 # 郭南風

    最讓我感慨的電影應該是新海誠的動畫電影《言葉之庭》

    一部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桌布的動畫電影。

    年齡大了,不代表內心就沒有了年少的嚮往,即使不可能實現,也忍不住在某個孤獨的時刻,嘴角含笑追憶過往,想著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為了愛情、友情、親情……,亦或是為了某個不為外人道也的執念,心心念著:要是那樣該多好啊!

    每當看這部電影時,總能激起我那份心心所念:她還好嗎?我當初怎麼不換個決定呢,那樣說不定……

    相信每個人看這部電影時,都會心起漣漪。雖然簡簡單單,可就像燃燒著的導火索,總能炸開你心門。

    這是唯一一部可以只需流於表面觀看的電影,就是喜歡下雨天,就應該有那麼一段美好邂逅,就是想著男女主肯定會在一起,只剩美好,別無曲折。

    影片有沒有隱藏內容,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深究,無意義的事情不去考慮,獨留憧憬與祝福就好!

  • 4 # 瘦子郝澀

    很多,每部好的作品都應該讓觀眾感同身受,有很強的代入感。致青春——回憶校園生活的酸甜苦辣;合夥人——重拾激情創業時的憧憬與奮不顧身;有美好的回憶,當然也有懊悔

  • 5 # 第一桶金的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聽來是奇幻冒險的視覺大片,看過了則更是感嘆大飽眼福。這並非3D效果運用的最好的一部電影,但炫目的視覺效果, 使整部電影渾然天成絲毫沒有做作綴餘之感。整部電影敘事雖無太大的情節波動,但其情節之間的起承轉合並加上絕妙的攝影及特效依然讓人十分震撼。

    Pi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所以派從小就瞭解動物的習性……坦白說,這個故事的開頭並不算吸引人,混合著宗教信仰的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不過隨後劇情正式進入到“奇幻漂流”。 派舉家遷往加拿大,與他們同船的還有動物園的動物,Pi的父親想把它們帶到異國他鄉賣個好價錢。但是動物園園長一家經歷了一次類似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難。Pi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接下來這個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對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Pi最終選擇與它一起面對漂流生活。7個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魚捉蝦,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餵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當然,這場漂流也遇到了暴風雨、鯊魚的襲擊以及各種精彩而血腥的險境。在Pi與老虎所剩的食物耗盡後,陷入絕望的他們已準備從容赴死。但奇蹟的是他們隨著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島嶼。在短暫的停留休整之後,他發現這兒是個食人島。驚恐的Pi與老虎再次開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灘上獲救,那隻老虎卻頭也不回地消失了。

    但是如果這部《少年和老虎海上歷險記》情節發展到此為止,確實只是乏善可陳的無力寫一篇影評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講出最後那個所謂杜撰出來的第二個故事之後,往復的鏡頭便一幕一幕在腦海中閃現,之前的所有好像並無深意的打趣的細節都成為了伏筆,使這整個故事融會貫通的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和愛心並且奇幻的冒險故事,而只一個有些殘酷無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現在眼前。

    讓我們先從電影的結尾說起。當派與兩個日本的公司代表講述了他的奇幻冒險之後,兩個日本人並不相信且視為兒戲,並希望派講出一個沒有動物,沒有小島,沒有狐鼬的真實故事。然後派講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海上求生記——其實,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親。廚子先後殺害並吃掉了水手,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最終派忍無可忍同樣殺害並吃掉了水手。最後的現實是,最終只有Pi活了下來。這個故事伴隨著兩個日本人驚恐的表情講完了,也許我們理所當然的會以為他們會選擇這個第二個故事。但是當採訪Pi的記者開啟當時事件的檔案時,寫在後面的是“最後他和這隻動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後”這樣一句話,顯然他們採用了第一個不那麼殘酷而殘忍的故事。接著Pi又問來訪的記者,這兩個故事,你相信哪個?記者說,有老虎的那個(第一個)。Pi回答:所以你跟隨上帝。

    當故事講到這裡的時候,相信很多觀眾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故事中的四個人與第一個故事中的四個動物是一一對應的。此刻導演擔心觀眾不能聯想到其聯絡,還讓採訪Pi的記者此時發問以一一對應:水手是斑馬、廚子是鬣狗、猩猩是母親、而Pi自己是老虎。也許可能你還不能接受第二個殘酷的故事,但是導演在講述第一個故事發生的過程中已經數次暗示我們,第二個故事才是真是發生的:1、大船遇到風暴,當Pi跳上救生船之後,在中國船員用漢語大喊“斑馬!斑馬!”後,斑馬跳進了救生船。此處暗示中國船員的角色對應。2、當Pi的母親想換素的菜品時,廚子表現的極為惡劣戲謔,剛好符合鬣狗窮兇極惡的品性。3、 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後才找到救生船並在Pi的幫助下上船,並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幫助下上船。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後,老虎才突然出現反撲了鬣狗。這與第二個故事中Pi的母親被廚子殺了之後Pi終於忍無可忍殺了廚子的出場順序一致。

    如此看來,我們知道了第一個故事就是現實的隱喻,它含有兩層:一是對真實事件的隱喻,二是經過自己的感悟而昇華出對人性思考的隱喻。這第二層便是電影的核心,也是導演和主人公想要表達的核心。

    先說說PI這個名字。它代表了無窮數位的無理數。當他在最後一節數學課上寫了整整三個黑板的π值的時候,學生和老師們都在歡呼,每增加一個數字都代表了一個成就,而這就是人類的衡量文明進步的標誌。如他父親所說,科技帶領人類在這幾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於人類文明幾千年的成就。而在這個成就之上,影射的則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就像π值的無窮盡一樣。與此處對應的隱喻還有Pi小時候聽到的那個神話,那個神張開嘴就是整個宇宙。這個隱喻同樣出現在他看到了鯨魚吃水母,看到了老虎的嘴,看到了幻境裡魚類的相殘和張開的血盆大嘴。

    Pi年幼是信仰多種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基督教(跟哥哥打賭去教堂裡喝聖水,從而和牧師交談)、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的誦經所感染)。他認為這些宗教是可以相容的,他認為自己這樣就接近了神,瞭解了神。其實主人公Pi就是全人類的象徵,無論哪種信仰,哪種宗教,作者和導演就是要在這裡引起全人類對於信仰的反思。此處的隱喻是:1、在船上吃飯的時候,母親因為是素食主義者,想跟廚子換全素的菜品。廚子先後指著腸和肉汁說: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隨後引起了父親的不滿並險與其大打出手。2、飯桌上一個中國水手前來想要安慰這一家人,解釋到:我是信佛的,但是這個肉汁我也吃。因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調味品。3、Pi在餓極之後為了一條大魚與老虎進行了殊死搏鬥,全然不顧自己先前素食主義的信條。4、當Pi找到了那個小島之後,餓極了的拋開地上的土尋找的植物的根莖滿足的吃著。而老虎上島之後看見大量狐鼬之後則是一頓猛抓猛吃,奇怪的是其他的狐鼬居然沒有逃跑而是直立而視,這場景與Pi吃植物何其相似。

    也許這是對素食主義以及素食主義者的一種諷刺的暗示。萬物皆由造物主所創,動物與植物皆為生物,並無本質區別,所以老虎吃狐鼬就像吃一般。而此素食主義(或宗教信仰)則是建立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情況下,如果人在物質匱乏食不果腹境地就會放下束縛,正如在船上佛教徒會吃肉汁,Pi為了吃魚肉不惜與老虎搏命一樣。

    與前面人類慾望無盡的隱喻相聯絡,則是暗示人類盲目的信仰,卻同時做著違背神性的事;有著無窮的慾望,始終無法脫離心中的獸性。正如在飯桌上,爸爸教導Pi的這個橋段:一個人不能同時信仰這麼多宗教,如果你什麼都信就代表什麼都不信。然後又告訴Pi,希望Pi擁有自己理性的思維,甚至與老爸信的衝突都沒關係,只要是出於理性的。也許觀眾或許認為影片在批判宗教信仰而宣揚絕對理性,神在危機的時候沒有向Pi深處援手,正如在暴風雨來的時候Pi跪地長嘯“你帶走了我的所有,你還想要什麼?!”對神的質疑。

    但個人認為影片向我們真是傳遞的資訊恰恰是與上述相反的。還記的這前後兩個故事的角色對應之後,第一個故事中的老虎就是主人公,那麼故事中的Pi又是誰呢?傳遞給我的是一個明確的答案:心中的神性,在現實中引導人類的無形的神。它既獨立於人類,又是人類的一部分。人類在很多時候拋棄了他,卻又在關鍵的時刻接受他的指引,渡向脫離獸性的彼岸。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就代表著Pi甚至是人類罪惡和獸性的一面。當漂流初期的時候,老虎生猛無比,對Pi寸步不讓;後面老虎因為餓極了之後又受惠於Pi食物的賞賜漸漸被馴化;一個最重要的橋段是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Pi看見了穿破烏雲從天而降的聖光,高呼神蹟並極力要向老虎展示,但老虎畏懼不前,充滿畏懼的蜷縮在角落裡。

    主人公在島上獲救,白天有著無窮的食物,乾淨的淡水,以致於他鐘情於這個小島,不想離開,因為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讓他想在這個島永遠生存下去,他甚至將女朋友送給他的紅繩繫到了那棵樹上表達了他的依戀。然而黑夜降臨,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開始吞噬魚類,那深不可測的湖水在吃著自己養育的動物,同時他又看到了那個彷彿蓮花的樹葉,一層層剝開後看到了人類的牙齒。白天和黑夜,饋贈與索取,吃和被吃。這就是此岸。這就是人類,這就是生存的殘酷。

    人不信了神了嗎?你拋棄了我了嗎?還記得影片前面Pi跑到教堂裡與神父的對話嗎?PI問神父,神將自己的兒子派到世上,讓他為人類受盡了苦難,這叫愛嗎?神父回答,你所要知道的就是,他愛我們。電影的結局也回答了這個問題:神的兒子帶領拯救了人,脫離了自相殘殺的苦海,一步步消除獸性,這就是上帝的愛。

    Pi毅然的逃離的那個小島,因為他不想繼續活在過去,吃著同類生存下去。他跟隨著神的指引,乘著小船,向著脫離獸性的彼岸。但此時,他仍然無法完全脫離獸性的一面,載著老虎繼續出發。直到最後,那隻老虎走進了叢林裡,消失了。Pi哭很厲害,因為人類的獸性幫助人類生存了下來,在最危難的時刻生存了下來。而當人無限的追求並接近神性的時候,獸性會在不被察覺時離去了。他告訴作家,在老虎的眼裡看到了另一個靈魂。而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起初Pi並不相信,但是在漂流的過程中他漸漸明白了,這兩者是不可能融匯調和的。“我以為它會回頭,但它只是朝著森林深處望去,然後永遠消失了。也許父親說得對,它根本沒有把我當成朋友,但我非常確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絕對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麼頭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它永遠與我同在。”

    讓我對上述推斷深信不疑的是這個真實的故事:“理查德•帕克”原是歷史上真實吃人海難故事的主人公名字。1884年,Mignonette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歲男僕。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這部影片講述的不是一個美的令人髮指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糾結於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一個擰巴的人生選擇。原著作者和導演委婉而又明確的向觀眾用近乎瘋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講述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是對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問,和人性的反思。

    因為這部影片真的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是 < Life of Pi >。

    最後想說的是李安導演的功力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無論觀眾看懂與否出了電影院都會精神亢奮的豎起大拇哥並說一句“牛逼!”。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西格夫裡•薩松

  • 6 # 微愛u音樂庫

    當幸福來敲門,回憶是假,真情流露才是真,以前看不明白,現在看明白了已潸然淚下,做不好普通人,也做不好成就之日,都在螻蟻之間,為何哀思至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盲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