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隻熊貓,叫“潘多拉”。
真的是一言難盡,
要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說起。
這裡提到的CS的孩子們,
是華西協和大在校內開辦了一個“加拿大”學校(即Canadian School,簡稱CS學校),這群學生們自稱是“CS的孩子”。
然後,
他們當時和一隻叫“潘多拉”的熊貓玩耍。
而關於這一隻熊貓,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給出的解釋是:
教授丁克生,出於安全形度考慮,將其留在華西壩,再適時送往美國。
這避重就輕的說法也真是...
這就是偷獵啊!
好吧,有人說,當時中國戰火綿延,哪裡管得了大熊貓?況且也沒有技術來養殖大熊貓。
送到美國也是好。
可拉倒吧...
動物園根本就是想圈錢,美國技術再好,還能比天然環境好?
不過有一點說得對,當時的中國,確實沒功夫管大熊貓。
而且本地的獵人也捕捉大熊貓賣錢。
誰能說誰錯?我也不是攻擊那些交流生,這跟人家沒關係。
可我實在看不出,
致敬:CS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父輩
致敬???
哈???
為什麼要致敬???
“???”
你原文怎麼寫得來著。
就生活了三個月....
CS的孩子們幹了啥?
那麼問題來了,
我現在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別說放學了,我吃住睡都在那裡,天天盯著大熊貓看。
我不奢望他們在微博能給我寫一篇文章“致敬”,
能給我 熊貓粉絲榮譽勳章嗎 ???
有一隻熊貓,叫“潘多拉”。
真的是一言難盡,
要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說起。
這裡提到的CS的孩子們,
是華西協和大在校內開辦了一個“加拿大”學校(即Canadian School,簡稱CS學校),這群學生們自稱是“CS的孩子”。
然後,
他們當時和一隻叫“潘多拉”的熊貓玩耍。
而關於這一隻熊貓,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給出的解釋是:
教授丁克生,出於安全形度考慮,將其留在華西壩,再適時送往美國。
這避重就輕的說法也真是...
1938年,紐約動物協會(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 )想要在他們的動物園中引進兩隻熊貓,就聯絡了當時在華西協合大學任生物教授的丁克生,丁克生聯絡了一位獵人(hunter),獵人捕捉到了一隻野生大熊貓幼仔,丁克生的夫人進山把它帶了出來。來源:這些外華人曾偷獵大熊貓 他們的後代回中國獲頒勳章這就是偷獵啊!
好吧,有人說,當時中國戰火綿延,哪裡管得了大熊貓?況且也沒有技術來養殖大熊貓。
送到美國也是好。
可拉倒吧...
動物園根本就是想圈錢,美國技術再好,還能比天然環境好?
不過有一點說得對,當時的中國,確實沒功夫管大熊貓。
而且本地的獵人也捕捉大熊貓賣錢。
誰能說誰錯?我也不是攻擊那些交流生,這跟人家沒關係。
可我實在看不出,
致敬:CS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父輩
致敬???
哈???
為什麼要致敬???
活動的主辦方成都熊貓基地為他們授予了熊貓粉絲榮譽勳章,意在感謝他們多年來在促進中加兩國民間交流和大熊貓保護事業做出的貢獻。“???”
你原文怎麼寫得來著。
那時,抗戰烽火燃遍半個中國。出於安全和健康的考慮,丁克生決定讓“潘多拉”能安靜地生活在華西壩,再適時送往美國。“潘多拉”就在這裡生活了長達3個月。於是,“潘多拉”在華西壩生活了三個多月。就生活了三個月....
CS的孩子們幹了啥?
只要一放學,CS的孩子們都會跑去看他。懶洋洋的嚼著竹葉,完全像個小癩皮,一會兒,他像是聞到了什麼,扭著胖胖的身體,衝開人群,向著奶盆衝去。它高興時,連翻幾個跟斗,它不高興時,只想趴在竹籃筐裡,連眼皮都懶得抬一抬。有一天,它趁人不備,爬上了一棵樹,又順著樹枝,上了房頂。這可嚇壞了丁克生教授!他四面招呯人,把大樓圍起來,又是吼叫又是水果引誘,潘多拉就是不為所動。它玩累了,就趴在屋脊上呼呼大睡。幾個建築工人上了房頂,才將它抱下來。3個月後潘多拉離開了中國,後來CS的孩子們也離開了中國。那麼問題來了,
我現在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別說放學了,我吃住睡都在那裡,天天盯著大熊貓看。
我不奢望他們在微博能給我寫一篇文章“致敬”,
能給我 熊貓粉絲榮譽勳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