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醫學科普
-
2 # 家庭醫生線上
下肢動脈硬化,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非炎症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狹小。它引起的最嚴重後果,就是疼痛難忍,不分白晝,尤其晚上痛得更厲害,沒辦法睡覺,嚴重的病人,會痛到痛哭流涕,止痛藥也只能止痛兩三個小時,然後將面臨著截肢,更甚者會有併發症而危及生命。那麼,下肢動脈硬化要注意什麼?下面咱們就談談。
首先,應瞭解導致下肢動脈硬化的原因,簡單的說,最重要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症、抽菸三大危險因素。其他,如飲食、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緊張狀態、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也有一定關係。據此,毫無疑問,下肢動脈硬化要注意的問題與其誘因密切相關。
具體來講,下肢動脈硬化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對延緩病變進展、改善療效、減少復發有較大幫助。請一定按需服用各類藥物並定期諮詢主治醫生。
2、以低鹽低脂飲食為主,應少食"飽和脂肪酸"佔有量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膽固醇"食物的蝦、肝、腎和其他內臟、蛋黃等,糖尿病患者還需進一步控制飲食。同時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
3、不吸菸並防被動吸菸,菸草毒害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內皮系統功能,可致心肌肥大、變厚,殃及正常的舒縮運動並會致"好"的血脂HDL下降。
4、適當鍛鍊。血管病變患者不可不動,也不宜多動;運動專案以步行最佳,速度快慢及時間長短需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調整,一次最長不超過1小時,以活動後心率增快10%-20%、輕微出汗及下肢無酸脹感覺為佳;活動時間不宜選擇清晨,因晨起氣溫較低,人體也沒有活動開,容易刺激血管痙攣發生意外,尤其不適合老年人。最佳時間為上午09:00後和下午16:00後。
5、釋放壓抑或緊張情緒。慢性憂鬱或持續的緊張,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流減少。
6、複診。除了結合主治醫生建議積極治療外,應注意定期複查CT,必要時造影複查,以評估療效,早期發現其他病變。
回覆列表
下肢動脈硬化要警惕一類疾病叫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這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 患肢出現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和趾或足發生潰瘍或壞死等臨床表現 。目前認為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和 高脂血症是四大風險因素。
注意肢體保暖,禁止冷熱敷。取合適體位, 病人睡覺或休息時取頭高腳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 告知病人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 站或坐 ) 不變,以免影 響血液迴圈。坐時應避免將一腿擱在另一腿膝蓋上,防止動、 靜脈受壓,阻礙血流。飲食方面要進低熱量、低脂及低糖飲食,多食水果和 蔬菜。重點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每次進餐都要嚴格控制肉類食物。應該從食用肉中消除多餘的脂肪,把脂肪攝入量減少到最低限度。一星期內吃豬、牛肉不超過 3 次, 其他時間最好是雞或魚 ( 不包括水生貝殼類 ),因為這些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少於豬、牛等肉類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多攝取維生素,以維持血管平滑肌的彈性。可多進食海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