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劇彌

    單就《三國演義》來說,雖然劉備與曹操和孫權得以三分天下,但劉備所打的旗號與他人二人不同。曹操嘛,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明眼人都明白,他這種行為,雖為一統大業之需,但終究非人臣之分。所以,只能當奸雄二字。

    孫權呢!在我看來是最沒出息的一個,蒙父兄基業,既不進取,也不消停。打不過曹操,卻也劉備相爭,所以,孫權不過是守成之主。

    唯劉備,以織蓆販履之分,乘天下大亂,想一展抱負,以“仁義”割據一方。劉自起兵以來,以偉大抱負籠絡了關羽張飛二人,還有後來的趙雲,馬超,黃忠等。甭管他是否真正仁義,能一輩子堅守也難得。所以,他的三分天下有其一,與曹操的權勢不同,更與富二代孫權的接盤不同。稱他“仁王”,是完全可以的。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有失公允。

    但歷史又豈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真裡面有假,假裡面有真。

    此外,歷史人物不光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時代。不同時代對人物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曹操,在那時就是謀權篡位的典型。劉備,在當時就是一個君王應有的姿態。如今就不同了,我們講求理性的看待人和事,所以,多了更多人性化的東西。

    因此,書中的劉備能做到那樣,真的已經很仁義了。至於,他到底怎麼樣,誰知道呢!

  • 2 # 靖阿雪

    《三國演義》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奸雄如曹操,忠義如關務,多智近妖如諸葛亮等。

    劉備劉玄德被稱為仁王,在《三國演義》中當之無愧。

    大家都知道,劉備開始以織蓆販履為生,興起於黃巾之亂,在張翼德怒鞭督郵那一回中提到,劉玄德治理過程中便深得民心。

    後來在徐州,陶恭祖三讓徐州,可見劉備之仁義,在民眾心中有很高的影響力。所以在劉備以仁義治理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後來的劉玄德攜民渡江事件。

    劉備以仁義為本,力圖恢復漢室,加上《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中心思想,其實劉備的思想就可以認定為全書的正統思想。所以劉備被稱為仁王當之無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竿為什麼有軟硬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