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是詩歌的另一種形式。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同時,詞也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從長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調(59~90)和長調(91以上)。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聲調上都有規定。擴充套件資料詞的特徵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一般來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而詞牌與題目用“·”隔開,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一首詞有的只分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闋(片)像對聯一樣相對)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長短句也是詞的別稱。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6、詞有時會不符合上述規律,因為早期是和著曲子寫的,因此它最注重的還是與曲的配合。7、一般按字數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8、字聲配合更嚴密。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變化很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在音樂吃緊的地方更須嚴辨字聲,以求協律和美聽。
詞是詩歌的另一種形式。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同時,詞也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從長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調(59~90)和長調(91以上)。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聲調上都有規定。擴充套件資料詞的特徵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一般來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而詞牌與題目用“·”隔開,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一首詞有的只分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闋(片)像對聯一樣相對)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長短句也是詞的別稱。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6、詞有時會不符合上述規律,因為早期是和著曲子寫的,因此它最注重的還是與曲的配合。7、一般按字數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8、字聲配合更嚴密。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變化很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在音樂吃緊的地方更須嚴辨字聲,以求協律和美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