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3035810118

    1、須陀洹果位:三乘菩提中最低、離凡夫最近的一個果位(修佛所達到的境界)。

    須陀洹,譯為預流、入流,佛教術語,是南傳佛教中的修行位階,為沙門四果中的初果。意思是凡夫透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

    2、斯陀含果位:三果中的第二階成果成效。

    斯陀含,意為一來,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

    3、阿那含果位:為聲聞乘之中的第三果,得證此果位的人將不再回還欲界,而證涅槃。 此位須斷盡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

    根據小乘佛教的教義,修行有四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羅漢果,這四果是小乘佛教聲聞修道的階位。

    擴充套件資料:

    小乘佛教共有四個果位,而大乘佛教共有三個果位:佛、菩薩和阿羅漢。小乘佛教認為現世只有一個佛,即釋迦牟尼佛; 大乘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小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小乘聖者不求成佛,只求進入涅檠的境界,安住於涅檠,不再度化眾生,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

    而大乘菩薩道雖入涅槃卻不住於涅檠,雖解脫生死仍不離生死,以便度化有緣眾生,所以稱為菩薩道。菩薩果位,共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五十二個階位。十地之前的四十個階位,為凡夫;初地以上的十二個階位,為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現役NBA球隊的飲水機管理員組成一隊,你覺得會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