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給自己灌輸一個觀點,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要說殘暴,秦始皇和朱元璋確實都非常殘暴,但它們殘暴的方式和物件是不一樣的。
首先說秦始皇,他是主要對於百姓殘暴。他以嚴刑峻法治國,對待百姓如同牲口一般,《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上萬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就因為有一塊石頭上寫著詛咒他的字,就將石頭旁邊上萬人不經審訊,隨意誅殺。然而,這種事情在秦始皇的生涯中似乎並不是孤例。因為一些書生沒有按照規定銷燬書籍,他就在咸陽坑殺了四百六十多人。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秦國統一之前,正是中國古代思想最為活躍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就是在秦始皇的高壓政策下被生生扼殺了。
另外,他廣徵民夫,修建萬里長城、阿房宮、始皇陵等等。並不是說搞工程建築有多麼不好,但是一味脫離實際,不顧人民死活,純粹靠以徭役的名義來強迫百姓工作,實際上將封建時代倒退回奴隸社會。最終也是因為長城的不斷修築,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也敲響了秦朝覆滅的喪鐘。
朱元璋殘暴,主要是體現在他對於開國功臣的冷酷無情上。朱元璋開國之後,大封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我很想列舉他們的名字和被殺經過和事蹟,後來發現實在太長太多。當然,按照網上流行的說法,只有湯和一人沒有被誅殺。這其實也是不正確的,很多野史將一些正常死亡的功臣也算到朱元璋的頭上。不過本文的目的並不是來為朱元璋辯解,所以不再贅述。
朱元璋對於功臣的狠,主要還是來自於鞏固政權的心理。當太子還在世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濫殺的愛好,但太子去世後,為了給沒有威信的朱允炆一個良好的環境,屠殺便開始了。
朱元璋對於中下級官員也非常殘暴。由於年幼時的悲慘經歷,他對於盤剝百姓的官員深惡痛絕,嚴厲懲治腐敗,傳說在每一州每一府的土地廟前都設定了剝皮亭,專門懲治貪官汙吏。他藉助“空印案”小題大做,株連了幾萬地方官員。
但是,與秦始皇不同的是,他的殘暴是針對高層的、官員的,而並非針對百姓的。貴族們對他不滿,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是完全可以控制局面的。對於百姓,他是抱有無盡的關愛和憐憫的。
朱元璋在《大誥》中有一項看起來荒唐的規定,那就是在地方的任何官員,只要有“操縱詞訟、教唆犯罪、陷害他人,勾結官府,危害州里”的行為,當地的賢良方正和正義人士都可以將他捆綁起來送到南京。如果有誰敢於攔截,梟首示眾。這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條百姓可以抓官員的法律。不管對不對,不管實際操作性如何,可見朱元璋對於貪官汙吏的痛恨以及對於百姓的關愛。
而且朱元璋即位後“首重農桑、學校”。遇到災荒之年,朱元璋也會憂心忡忡,在《大誥》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湖州府官吏、烏程縣官吏易子仁、張彥祥,不將被水災人戶赴京賑濟,……致烏程縣民傍湖者缺食,朕終不能明其數,所以賑不及之。至今慊慊。
儘管有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但我始終認為,這就是民心的力量。秦始皇選擇了向貴族妥協而壓迫百姓,江山敗亡得很快。朱元璋則選擇了百姓而壓制官員、貴族,明朝國祚得以綿長。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給自己灌輸一個觀點,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要說殘暴,秦始皇和朱元璋確實都非常殘暴,但它們殘暴的方式和物件是不一樣的。
首先說秦始皇,他是主要對於百姓殘暴。他以嚴刑峻法治國,對待百姓如同牲口一般,《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上萬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就因為有一塊石頭上寫著詛咒他的字,就將石頭旁邊上萬人不經審訊,隨意誅殺。然而,這種事情在秦始皇的生涯中似乎並不是孤例。因為一些書生沒有按照規定銷燬書籍,他就在咸陽坑殺了四百六十多人。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秦國統一之前,正是中國古代思想最為活躍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就是在秦始皇的高壓政策下被生生扼殺了。
另外,他廣徵民夫,修建萬里長城、阿房宮、始皇陵等等。並不是說搞工程建築有多麼不好,但是一味脫離實際,不顧人民死活,純粹靠以徭役的名義來強迫百姓工作,實際上將封建時代倒退回奴隸社會。最終也是因為長城的不斷修築,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也敲響了秦朝覆滅的喪鐘。
朱元璋殘暴,主要是體現在他對於開國功臣的冷酷無情上。朱元璋開國之後,大封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我很想列舉他們的名字和被殺經過和事蹟,後來發現實在太長太多。當然,按照網上流行的說法,只有湯和一人沒有被誅殺。這其實也是不正確的,很多野史將一些正常死亡的功臣也算到朱元璋的頭上。不過本文的目的並不是來為朱元璋辯解,所以不再贅述。
朱元璋對於功臣的狠,主要還是來自於鞏固政權的心理。當太子還在世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濫殺的愛好,但太子去世後,為了給沒有威信的朱允炆一個良好的環境,屠殺便開始了。
朱元璋對於中下級官員也非常殘暴。由於年幼時的悲慘經歷,他對於盤剝百姓的官員深惡痛絕,嚴厲懲治腐敗,傳說在每一州每一府的土地廟前都設定了剝皮亭,專門懲治貪官汙吏。他藉助“空印案”小題大做,株連了幾萬地方官員。
但是,與秦始皇不同的是,他的殘暴是針對高層的、官員的,而並非針對百姓的。貴族們對他不滿,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是完全可以控制局面的。對於百姓,他是抱有無盡的關愛和憐憫的。
朱元璋在《大誥》中有一項看起來荒唐的規定,那就是在地方的任何官員,只要有“操縱詞訟、教唆犯罪、陷害他人,勾結官府,危害州里”的行為,當地的賢良方正和正義人士都可以將他捆綁起來送到南京。如果有誰敢於攔截,梟首示眾。這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條百姓可以抓官員的法律。不管對不對,不管實際操作性如何,可見朱元璋對於貪官汙吏的痛恨以及對於百姓的關愛。
而且朱元璋即位後“首重農桑、學校”。遇到災荒之年,朱元璋也會憂心忡忡,在《大誥》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湖州府官吏、烏程縣官吏易子仁、張彥祥,不將被水災人戶赴京賑濟,……致烏程縣民傍湖者缺食,朕終不能明其數,所以賑不及之。至今慊慊。
儘管有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但我始終認為,這就是民心的力量。秦始皇選擇了向貴族妥協而壓迫百姓,江山敗亡得很快。朱元璋則選擇了百姓而壓制官員、貴族,明朝國祚得以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