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創業開店愛好者
-
2 # 平田君Bellatores
簡而言之,古代戰爭無法投入百萬兵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後勤壓力巨大,二是指揮排程不便。從根本上說,是由於落後的科技通訊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先說後勤壓力。調動規模如此巨大的軍隊,不僅要為維持軍隊作戰耗費巨量物資,古代較為低下的衛生水平也導致大量軍隊容易受到瘟疫和疾病的困擾、戰鬥力難以保證。簡單計算一下,1萬步兵在1個月內就需要消耗300噸穀物,1萬騎兵還需要額外消耗6000噸草料。按此放大,100萬步兵1個月內就要消耗3萬噸穀物,即使只按照10萬騎兵計算,1個月內6萬噸草料的消耗量也已十分巨大。若我們將後勤運輸途中的損耗、肉類和飲料的數量以及武器裝備等其他物資的需求量計算在內的話,百萬大軍所消耗的物資數量還會更大。另外,處理百萬大軍所產生的垃圾和排洩物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一旦處理不佳,軍營內惡劣的衛生環境將十分容易爆發瘟疫、令軍隊戰鬥力銳減。總之,一旦投入百萬大軍,將導致國家產生極為沉重的經濟和社會壓力、足以導致國家崩潰。隋煬帝612年時為征伐高麗動員百萬、卻遭失敗的例子就是最佳的反面教材。
再說指揮排程。在沒有無線電和電報的時代,將帥對軍隊情況和戰場資訊的瞭解都十分有限,由於科技水平和管理體制的落後,規模過於龐大的軍隊對任何將帥而言都是極大的累贅。在排程不靈、政令不行的情況下,這支“百萬大軍”很可能陷入各自為戰,甚至是還未抵達戰場便因內部生變而不戰自潰的局面。最典型的例子則是東晉時的淝水之戰,雖然前秦君主苻堅徵召的87萬大軍佔有數量優勢,但最終正因為排程不靈而被東晉的數萬精銳北府軍所擊敗,前線交戰時甚至還有數十萬前秦軍隊沒有抵達。此戰的失敗也導致前秦滅亡、北方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由於上述原因,在科技和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古代社會,在戰爭中要想動員百萬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多的明、清兩朝,在戰爭中的最大動員數量也不過二、三十萬人。直到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得益於鐵路、汽車、電報的發明和更為先進的動員管理體制,同盟國和協約國才具備了在大型會戰中動員百萬軍隊參戰的物質基礎,諸如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這樣的超大規模會戰才得以發生。
回覆列表
受到古代交通條件的限制。以中國為例,在大一統的大型王朝中,可能會有百萬的兵士,但是這些駐軍是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而戰爭爆發一般是在邊疆地區。在古代,如果從國家的一邊調軍隊去另外一邊的邊疆作戰的話,行軍時間是非常長的,這其中消耗的糧草輜重也是不可計數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國家不會做如此大規模的兵員調動的。以鴉片戰爭為例,當時清政府調青州駐軍與英法作戰,直到戰爭結束,青州軍都沒有走到戰場。
古代步兵一天行軍距離也就20-30公里,騎兵普遍一天100多公里。至於日行千里奔襲的,則是輕裝多馬換乘還不一定能行呢!所以我們也就知道了為什麼一次戰爭很難一次性投入百萬大軍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