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附則 據《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補
[1]順治:清世祖(福臨)年號(l644—1661)。
[2]滕、嶧之區,指今山東騰縣、峰縣一帶。
[3]受撫:接受招撫,即歸順宮府。
[4]左袒:偏袒。
[5]每兩造具陳:常常被告和原告雙方都進行申訴。兩造,訴訟雙方。
[6]稽籍:查證盜戶名籍。
[7]明火劫人:謂公開行劫。明火,手執火把。
[8]漕糧:水道運送公糧。
[9]火耗:謂碎銀火熔鑄錠而受的損耗。元時於徵收產金稅外,扣除熔鑄 損耗,見《元史·刑法志》三。明中計以後,田賦徵銀,以彌補銷耗為名徵 收火耗。清初征收火耗極重,已為正稅之外的勒索。
[10]紳衿:鄉紳和學中生員,泛指地方上有地位權勢的人,紳,指退居 鄉間的官員和中科第的人。衿,青衿,為學中生員的服飾,因指生員。
[11]國課:國稅。課,賦稅。此據青柯亭刻本,原無“課”字。
[12]官橐:橐,盛物的袋子。此猶言宦橐,指居官期間搜刮得來的餞財。
[13]邑令鍾:姓鍾的縣令。
[14]牒請釐弊,發文書請求改革弊政。釐,釐革,調整改革。
[15]要士:要脅士人。
[16]左袒之:謂偏護之。
[17]良懦:善良懦性之人。
[19]匿名狀:不署姓名的訟詞。此訟詞,以遊戲文字諷刺惡人告狀,誣 陷士人。
[20]原壤:春秋魯華人。相傳因其母死不哭而歌,被孔子杖擊其脛。參 見《論語·憲問》,《禮記·檀弓》上。
[21]身,自身、本人。
[22]負郭田:近城肥沃的田地。據《孔子家語》載,顏淵有負郭之田五 十畝。
[23]隱公元年:即公元前 722 年,為魯國史書《春秋》記年之始。隱公, 魯隱公,公元前 722 年——前 694 年在位。
[24]惡衿:貪暴的秀才。衿,青衿,秀才服飾。顏淵:名回,孔子弟子, 以安貧樂道著稱。孔於稱其“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樂”。見《論語·雍也》。
[25]功令;古時課功的法令,即考核、選拔學者的法令。見《史記·儒 林列傳序》。
[26]互鄉;地名。不詳其處。《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
[27]革頂嚴究:革去功名,嚴加查辦。頂,頂戴,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 服飾。
[28]俾:使。血產:辛苦經營所置的地產。
[29]柳蹠之告夷齊,此指柳蹠告夷齊的匿名狀。據說明穆宗隆慶年間, 海瑞為直隸巡撫,欲制裁豪門巨室,不料為奸詐刁頑之人所乘。於是有投匿 名狀,對海瑞加以諷諭。告狀人以柳蹠名義,狀告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倚仗 父勢霸佔他的地產。意在說明投狀人中不乏誣良為盜、顛倒是非的奸詐刁頑 之徒,讓海瑞提高警覺。見褚人■《堅瓠集》。此事與原壤告顏淵有相類之 處。柳蹠,柳下蹠,即盜蹠,春秋戰國時人。《莊子·盜蹠》篇說他率“從 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舊時常以喻指大盜。夷、齊,伯夷、叔 齊,商末孤竹君之二子。兄弟二人彼此讓國,逃往周地,後因未能諫阻周武 王伐紂,寧死不食周粟,雙雙餓死在首陽山上。舊時常以喻指高尚廉潔之士。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附則 據《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補
[1]順治:清世祖(福臨)年號(l644—1661)。
[2]滕、嶧之區,指今山東騰縣、峰縣一帶。
[3]受撫:接受招撫,即歸順宮府。
[4]左袒:偏袒。
[5]每兩造具陳:常常被告和原告雙方都進行申訴。兩造,訴訟雙方。
[6]稽籍:查證盜戶名籍。
[7]明火劫人:謂公開行劫。明火,手執火把。
[8]漕糧:水道運送公糧。
[9]火耗:謂碎銀火熔鑄錠而受的損耗。元時於徵收產金稅外,扣除熔鑄 損耗,見《元史·刑法志》三。明中計以後,田賦徵銀,以彌補銷耗為名徵 收火耗。清初征收火耗極重,已為正稅之外的勒索。
[10]紳衿:鄉紳和學中生員,泛指地方上有地位權勢的人,紳,指退居 鄉間的官員和中科第的人。衿,青衿,為學中生員的服飾,因指生員。
[11]國課:國稅。課,賦稅。此據青柯亭刻本,原無“課”字。
[12]官橐:橐,盛物的袋子。此猶言宦橐,指居官期間搜刮得來的餞財。
[13]邑令鍾:姓鍾的縣令。
[14]牒請釐弊,發文書請求改革弊政。釐,釐革,調整改革。
[15]要士:要脅士人。
[16]左袒之:謂偏護之。
[17]良懦:善良懦性之人。
[19]匿名狀:不署姓名的訟詞。此訟詞,以遊戲文字諷刺惡人告狀,誣 陷士人。
[20]原壤:春秋魯華人。相傳因其母死不哭而歌,被孔子杖擊其脛。參 見《論語·憲問》,《禮記·檀弓》上。
[21]身,自身、本人。
[22]負郭田:近城肥沃的田地。據《孔子家語》載,顏淵有負郭之田五 十畝。
[23]隱公元年:即公元前 722 年,為魯國史書《春秋》記年之始。隱公, 魯隱公,公元前 722 年——前 694 年在位。
[24]惡衿:貪暴的秀才。衿,青衿,秀才服飾。顏淵:名回,孔子弟子, 以安貧樂道著稱。孔於稱其“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樂”。見《論語·雍也》。
[25]功令;古時課功的法令,即考核、選拔學者的法令。見《史記·儒 林列傳序》。
[26]互鄉;地名。不詳其處。《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
[27]革頂嚴究:革去功名,嚴加查辦。頂,頂戴,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 服飾。
[28]俾:使。血產:辛苦經營所置的地產。
[29]柳蹠之告夷齊,此指柳蹠告夷齊的匿名狀。據說明穆宗隆慶年間, 海瑞為直隸巡撫,欲制裁豪門巨室,不料為奸詐刁頑之人所乘。於是有投匿 名狀,對海瑞加以諷諭。告狀人以柳蹠名義,狀告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倚仗 父勢霸佔他的地產。意在說明投狀人中不乏誣良為盜、顛倒是非的奸詐刁頑 之徒,讓海瑞提高警覺。見褚人■《堅瓠集》。此事與原壤告顏淵有相類之 處。柳蹠,柳下蹠,即盜蹠,春秋戰國時人。《莊子·盜蹠》篇說他率“從 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舊時常以喻指大盜。夷、齊,伯夷、叔 齊,商末孤竹君之二子。兄弟二人彼此讓國,逃往周地,後因未能諫阻周武 王伐紂,寧死不食周粟,雙雙餓死在首陽山上。舊時常以喻指高尚廉潔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