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揚權》第三章:盡才
《韓非子-揚權》上一節講“聖人執要,四方來效”,權集中央,四方效勞。這一節重點講了如何讓“四方效勞”,答案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杜絕資源浪費。如果說存在即為合理,那麼天下本有的東西都有用,都有適合的地方。不管是社會管理,還是企業管理,其實質是資源配置的管理,如何將公司現有的人、財、物配置的恰到好處,這是管理的終極問題。比如藉助科技,可以排出全國最佳的動車時刻表,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資源浪費。
當然對中小企業來說還用不著透過電腦來進行資源分配,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是早晚的事,AI終有一天會代替人類。今天只說說還在人為進行資源分配的企業應該如何有效進行資源配置。首選,讓按人的專業與愛好安排在應該在的崗位,其次分配給他擅長從事的工作,第三制訂因崗而需的薪酬待遇,第四制訂因崗而用的管理制度與考核辦法,在這樣的條件與環境下,我想人才才會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員工總想著家裡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呢?所以有的企業在辦公場所開設了公司幼兒園。人的創造力真的是無窮,老闆一定要相信這一點,而這種創造力是激發出來的,不是壓迫出來的。
韓非子舉了兩個例了,一個是使雞司夜,另一個是令狸執鼠,看似動物的例子,可形象的說明用其特長的意思,雞天生就有打鳴的功能,所以讓它司夜。貓天生就有抓老鼠的功能,所讓它去抓老鼠。一句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全公司都能各盡所能,專人專事,那麼公司領導就可無為了。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事物有它適宜的用處,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得其所,所以上下無為而治。讓公雞掌夜報曉,讓貓來捕捉老鼠,如果都像這樣各展其才,君主就能夠無為而治了。
但,現實的殘酷的。在中國大多是能人經濟,公司領導幾乎沒幾個能做到“無為”之境。大多都是奮戰在第一線,親自上陣,所以當能人退下來後,企業很快就進入了衰退期,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國企可以全球招聘管理人員,私企還有待改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靠老闆的能力,企業發展的瓶頸就是老闆能力的頂板,這無形中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也埋下了許多隱患。
韓非子,早就看出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說“上有所長,事乃不方”,意思就是君主有某方面的特長,事情辦不好。現實中也是這樣,一旦老闆在某方面有特長,下面的就只能跟著老闆想法走,這樣事情是不可能圓滿,因為事情是老闆意願的表現,還不是事情本身的表現。事物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一旦加入人為因素,事情就不圓滿了。之後韓非子又講到君主自誇與自戀所造成的後果,就是遭臣子的欺騙與利用。
【上有所長,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辯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國故不治。】君主顯示自己的特長,政事就不能辦成。君主喜歡自誇逞能,正是臣下進行欺騙的憑藉;君主喜歡惹事生非,賣弄口才和智力,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託。君臣職能顛倒著使用,國家因此得不到治理。
在這裡,公司老闆一定明白一個道理,領導是帶人做事,不是帶頭做事。管理與執行的職能不能顛倒了,如果顛倒了,國家治理不好,公司也治理不好。
聖賢的偉大就是在於將世間的事看的這麼透徹,想的這麼明白,何為真理,不是萬能引力,也不是能量守恆,而是人正確認識與處理事物的方法。
紅林悟道《韓非子-揚權》第三章:盡才
《韓非子-揚權》上一節講“聖人執要,四方來效”,權集中央,四方效勞。這一節重點講了如何讓“四方效勞”,答案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杜絕資源浪費。如果說存在即為合理,那麼天下本有的東西都有用,都有適合的地方。不管是社會管理,還是企業管理,其實質是資源配置的管理,如何將公司現有的人、財、物配置的恰到好處,這是管理的終極問題。比如藉助科技,可以排出全國最佳的動車時刻表,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資源浪費。
當然對中小企業來說還用不著透過電腦來進行資源分配,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是早晚的事,AI終有一天會代替人類。今天只說說還在人為進行資源分配的企業應該如何有效進行資源配置。首選,讓按人的專業與愛好安排在應該在的崗位,其次分配給他擅長從事的工作,第三制訂因崗而需的薪酬待遇,第四制訂因崗而用的管理制度與考核辦法,在這樣的條件與環境下,我想人才才會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員工總想著家裡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呢?所以有的企業在辦公場所開設了公司幼兒園。人的創造力真的是無窮,老闆一定要相信這一點,而這種創造力是激發出來的,不是壓迫出來的。
韓非子舉了兩個例了,一個是使雞司夜,另一個是令狸執鼠,看似動物的例子,可形象的說明用其特長的意思,雞天生就有打鳴的功能,所以讓它司夜。貓天生就有抓老鼠的功能,所讓它去抓老鼠。一句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全公司都能各盡所能,專人專事,那麼公司領導就可無為了。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事物有它適宜的用處,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得其所,所以上下無為而治。讓公雞掌夜報曉,讓貓來捕捉老鼠,如果都像這樣各展其才,君主就能夠無為而治了。
但,現實的殘酷的。在中國大多是能人經濟,公司領導幾乎沒幾個能做到“無為”之境。大多都是奮戰在第一線,親自上陣,所以當能人退下來後,企業很快就進入了衰退期,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國企可以全球招聘管理人員,私企還有待改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靠老闆的能力,企業發展的瓶頸就是老闆能力的頂板,這無形中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也埋下了許多隱患。
韓非子,早就看出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說“上有所長,事乃不方”,意思就是君主有某方面的特長,事情辦不好。現實中也是這樣,一旦老闆在某方面有特長,下面的就只能跟著老闆想法走,這樣事情是不可能圓滿,因為事情是老闆意願的表現,還不是事情本身的表現。事物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一旦加入人為因素,事情就不圓滿了。之後韓非子又講到君主自誇與自戀所造成的後果,就是遭臣子的欺騙與利用。
【上有所長,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辯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國故不治。】君主顯示自己的特長,政事就不能辦成。君主喜歡自誇逞能,正是臣下進行欺騙的憑藉;君主喜歡惹事生非,賣弄口才和智力,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託。君臣職能顛倒著使用,國家因此得不到治理。
在這裡,公司老闆一定明白一個道理,領導是帶人做事,不是帶頭做事。管理與執行的職能不能顛倒了,如果顛倒了,國家治理不好,公司也治理不好。
聖賢的偉大就是在於將世間的事看的這麼透徹,想的這麼明白,何為真理,不是萬能引力,也不是能量守恆,而是人正確認識與處理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