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rte瀅草

    1.壞死的概念

      機體區域性組織、細胞的死亡稱為壞死。壞死組織、細胞的代謝停止,功能喪失,是不可恢復的病變。

      2.病理特點

      (2)細胞質的變化。胞質微細結構破壞,嗜酸性染色增強,呈紅染細顆粒狀或均質狀,最後細胞膜破裂,細胞輪廓消失。

      (3)間質的變化。表現為纖維腫脹、崩解,並與基質共同液化。壞死組織最後變為一片無結構、紅染的顆粒狀凝固物或液化物。

      3.型別

      (1)凝固性壞死。主要是結核桿菌引起的壞死。壞死組織發生凝固,變成灰白色或淡黃色、乾燥、堅實的凝固體。常見於脾、腎的貧血性梗死,鏡下組織結構的輪廓可保持較長時間;結核病時由於壞死組織分解較徹底,加上含有較多的脂質,故色淡黃,質鬆軟似乾酪,所以稱為乾酪樣壞死。

      (2)液化性壞死。壞死組織發生酶性水解而液化,使壞死組織呈液狀。主要發生在蛋白質少而脂質多(如腦)或產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組織。有時凝固性壞死的組織發生細菌感染時,大量中性粒細胞破壞釋放出水解酶,也能引起液化性壞死。腦組織的壞死常為液化性壞死,故又稱腦軟化;化膿性炎症時,病灶中的中性粒細胞破壞後釋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將壞死組織溶解、液化,形成膿液,所以膿液屬於液化性壞死物。

      (3)壞疽。是凝固性壞死的特殊型別。組織壞死後發生腐敗菌的感染,呈現黑色改變者稱為壞疽。依形態特點又分為3種:①乾性壞疽:多發生於四肢,壞疽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有明顯分界線,由於壞疽組織乾燥,不利於腐敗菌生長繁殖,故病變進展緩慢。②溼性壞疽:多發生在與外界相通的器官(腸、子宮、肺等)。由於病變處含水分多,有利於腐敗菌繁殖,故病變進展快,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狀重。③氣性壞疽:深部肌肉的開放性創傷伴產氣莢膜桿菌等厭氧菌感染所致。由於細菌分解壞死組織產生大量氣體,使壞死區呈蜂窩狀,按之有捻發音,病變進展迅速,中毒症狀嚴重。

      4.結局

      (1)溶解吸收。壞死範圍小時,可被壞死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的蛋白溶解酶溶解液化,再由淋巴管和小血管吸收,碎片由巨噬細胞吞噬消化。

      (2)脫落排出。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離,並透過各種途徑排出。面板、黏膜的壞死組織脫落後,留下較深的缺損,稱為潰瘍;內臟的壞死組織液化後經自然管道排出所留下的空腔,稱為空洞。

      (3)機化。肉芽組織取代壞死組織或其他異物的過程稱為機化。

      (4)包裹、鈣化。壞死灶較大,不能完全機化時,可由周圍的纖維組織增生將其包繞;陳舊的壞死組織中可有鈣鹽的沉積(骨和牙齒以外組織內出現鈣鹽沉積,稱為病理性鈣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齒輪加工方法獲得的齒面表面粗糙度值最大用什麼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