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公舉談球論道
-
2 # Ant-Vrus
我記得是有一年縮水賽季,出現了背靠背季後賽的時候我也有一樣的疑惑,專門去查了下有關資料,但是得到的也都是一些籠統的回答,個人認為類似這種大型聯盟的比賽安排應該都是大同小異的,考慮到我提到的各方面的因素和資料,才能安排出來最合理的賽程,這個是很複雜的,感覺應該是有專業人士或者專業團隊操作才能完成的大工程,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
3 # 千聲籃球
總決賽最受人矚目,球員和球隊也要進行調整
通常我們看到在分割槽季後賽中,兩隊的比賽都是每隔一天或者兩天舉行,快節奏的比賽讓很多球迷看的過癮,但是對於球員的休養及調整來說,這個時間其實有些短暫,一方面體力能否恢復最佳狀態,另一方面球隊針對性的戰術能否佈置成功,這都關係到比賽的走勢。而分割槽季後賽與總決賽相比,強度上稍微要下降一些。那麼對於總決賽一場時隔3、4天是非常正常的。
另一方面球員的休養,我們都知道總決賽的強度非同平常,期間各種激烈的拼搶都會消耗大量的體力,那麼給予球員時間去恢復體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期間錄影分析組還會針對上一場的比賽,去討論如何改進球隊在攻防兩端的表現,以便在下場比賽去做調整。著重分析對方的主要進攻點,如何限制對方的發揮,這些都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調動球迷的心情,我們都知道球迷都希望比賽日程越短越好,這樣一來擴大比賽的日程去調動球迷的胃口,提高比賽的收視率。對於總決賽的門票,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宣傳,以便每場比賽都達到座無虛席的目標,所以說我們經常可以聽見球館裡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這種純粹競技體育帶來的激情與能量,感染著每一個人。主場優勢對於球隊來說非常看重,一般在主場比賽的球隊發揮的都比較出色。
臺北時間6月2日,球迷們習慣性的開啟電視和時間,卻發現沒有NBA的直播,按理來說季後賽都是隔一天打一場,可是偏偏到了總決賽,這規則也就隨著改變了,當然裡面的因素也有很多。
一、總決賽將標誌著整個賽季的終結既然是整個賽季的一場系列賽,那麼就得讓觀眾看過癮啊,如果一天一場比賽的話,最快四天就結束了對於球迷來說也太無趣了。
二、旅途奔波球員們從第一輪一路打到了總決賽,光是飛行的總路程就足夠繞地球半圈了,更何況金州與多倫多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光是等加拿大的簽證還需要一段時間,好在美國與加拿大有合作關係,球員只需要帶護照即可。
三、照顧球員總決賽防守強度和身體對抗都非常大,聯盟為了照顧球員的身體情況,會給充足的時間去進行調養,比如杜蘭特就曾經在西部半決賽中崴腳受傷,季後賽會伴隨著很多傷病。
四、觀眾作為NBA聯盟當然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最好的賺錢渠道就是保障比賽的收視率,不難發現這四場比賽大多數都是安排在美國時間的週末,這樣球迷們才會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去觀看比賽。
五、保證球票全部賣出去由於多倫多猛龍是第一次打進總決賽,歷史性的突破也吸引了加拿大整個國家球迷的支援,光是球票的平均價格就達到了5000美元成為了歷史最高價格的門票,如此高昂的門票即使比賽再受歡迎,也不能保證一夜之間就能全部賣出去,所以需要時間的沖淡,黃牛票可能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