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的典故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卷二·集情 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禍氏補不完離恨天。 〔註釋〕 費長房:《神仙傳》:“費長房學術於壺公,公頭號所欲,曰:‘欲觀盡世界。’公與之縮地鞭,欲至其處,縮之即在目前。” 女媧氏:古代神話,上古女媧氏曾煉五色古以補天。 〔譯文〕 費長房的縮地術,無法將相思距離縮盡;女媧的五色石,也無法將離人破碎的情天補全。 〔評語〕 世上難解者,惟相思二字。胡適先生有詩云:“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相思之為病,豈是不想便能治得?正是“不想相思亦相思,若想相思思更苦。”費長房縱有縮地之術,又豈能為天下男女盡縮其地?有男女處便有相思,若欲盡縮相思地,直須將天下人共納一枕方得。至如幽冥異路,天人永隔,又豈能奈何? 女媧能補天,卻難補離恨天,天以石補,情豈能為之?天本無恨,離人心自有恨。天本無缺,離人心自有缺。寶玉雖為頑石,難補絳珠魂歸之恨,石本無情,竟而為人,卻又牽扯出許多幽情纏綿,傷心恨事。這情天到底是補得還是補不得?女媧補天到底是補竟還是未補竟?也惟有情人知道了。 丹道故事————費長房 費長房,汝南人,曾為市椽。有老翁賣藥於市,懸一壺於肆頭,及市 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翁曰: “子明日更來。”長房旦日果往,翁乃與俱入壺中。但見玉堂廣麗,旨酒甘 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翁囑不可與人言。後乃就長房樓上曰:“我仙 人也。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 長房使十人扛之,猶不能舉。翁笑而以一指提上。視器如有一升許,而二人 飲之,終日不盡。長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為憂。翁知,乃斷一青竹,使懸 之舍後。家人見之,長房也。以為縊死,大小驚號,遂殯殮之。長房立其傍, 而眾莫之見。於是隨翁入山,踐荊棘。於群虎之中,留使獨處,長房亦不恐。 又臥長房於空室,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其上,眾蛇競來齧索,欲斷,長房亦不 移。翁還撫之曰:“子可教也。”復使食糞,糞中有三蟲,臭穢特甚。長房 意惡之。翁曰:“子幾得道,恨於此不成奈何?”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 “騎此任所之,頃刻至矣。至當以杖投葛陂中。”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 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家人謂其死久, 驚訝不信。長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乃發冢剖杖棺,猶存焉。遂能醫 療眾病,鞭笞百鬼。又嘗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鮓,須臾還,乃飯。桓景嘗學 於長房。一日謂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作絳囊盛茱萸係臂上,登 高山,飲菊花酒,禍可消。”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牛羊雞犬皆暴 譯文:《後漢書·方術列傳》: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閒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的典故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卷二·集情 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禍氏補不完離恨天。 〔註釋〕 費長房:《神仙傳》:“費長房學術於壺公,公頭號所欲,曰:‘欲觀盡世界。’公與之縮地鞭,欲至其處,縮之即在目前。” 女媧氏:古代神話,上古女媧氏曾煉五色古以補天。 〔譯文〕 費長房的縮地術,無法將相思距離縮盡;女媧的五色石,也無法將離人破碎的情天補全。 〔評語〕 世上難解者,惟相思二字。胡適先生有詩云:“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相思之為病,豈是不想便能治得?正是“不想相思亦相思,若想相思思更苦。”費長房縱有縮地之術,又豈能為天下男女盡縮其地?有男女處便有相思,若欲盡縮相思地,直須將天下人共納一枕方得。至如幽冥異路,天人永隔,又豈能奈何? 女媧能補天,卻難補離恨天,天以石補,情豈能為之?天本無恨,離人心自有恨。天本無缺,離人心自有缺。寶玉雖為頑石,難補絳珠魂歸之恨,石本無情,竟而為人,卻又牽扯出許多幽情纏綿,傷心恨事。這情天到底是補得還是補不得?女媧補天到底是補竟還是未補竟?也惟有情人知道了。 丹道故事————費長房 費長房,汝南人,曾為市椽。有老翁賣藥於市,懸一壺於肆頭,及市 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翁曰: “子明日更來。”長房旦日果往,翁乃與俱入壺中。但見玉堂廣麗,旨酒甘 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翁囑不可與人言。後乃就長房樓上曰:“我仙 人也。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 長房使十人扛之,猶不能舉。翁笑而以一指提上。視器如有一升許,而二人 飲之,終日不盡。長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為憂。翁知,乃斷一青竹,使懸 之舍後。家人見之,長房也。以為縊死,大小驚號,遂殯殮之。長房立其傍, 而眾莫之見。於是隨翁入山,踐荊棘。於群虎之中,留使獨處,長房亦不恐。 又臥長房於空室,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其上,眾蛇競來齧索,欲斷,長房亦不 移。翁還撫之曰:“子可教也。”復使食糞,糞中有三蟲,臭穢特甚。長房 意惡之。翁曰:“子幾得道,恨於此不成奈何?”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 “騎此任所之,頃刻至矣。至當以杖投葛陂中。”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 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家人謂其死久, 驚訝不信。長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乃發冢剖杖棺,猶存焉。遂能醫 療眾病,鞭笞百鬼。又嘗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鮓,須臾還,乃飯。桓景嘗學 於長房。一日謂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作絳囊盛茱萸係臂上,登 高山,飲菊花酒,禍可消。”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牛羊雞犬皆暴 譯文:《後漢書·方術列傳》: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閒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