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頭李胖
-
2 # 剪不斷的鄉情
我認為要說四大弱勢群體應該是:
1.失去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這些人一般分先天殘疾和後天殘疾兩類,後天殘疾又分意外事故致殘和因病致殘兩類。不管哪種原因致殘,只要是失去勞動能力的都是最特殊的弱勢群體,應該受到社會關注。這類人國家專門有殘疾人法,全都享受人低保,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沒有生活自立能力的地方政府都配置了養老公寓,享受專人護理費。要注意的是某些沒享受到的遺漏人員,力爭達到優惠政策全福覆蓋。
2.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失獨老人。他們沒有退休收入,一直到死都在為生存奮鬥。失獨老人還要承受精神孤獨和吃飯問題壓力。他們大部分還享受不上低保待遇,是一生為生存擔憂的弱勢群體。
3.60歲以上的農辦教師。特別是教齡在10年以上的代課臨時民辦教師。他們把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待遇最低,基本是盡義務工。有的教齡二三十年,離開教學崗位已50多歲,其它崗位沒人要,除教書其它技術沒有,再加上子女上學,結婚、住房、看病,生活十分困難。
4.城市下崗職工、沒固定工作的靈活就人員和農民臨時工。這些人雖有勞動力,有些還年輕力壯,但沒有固定職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他們三天打魚,兩跳曬網,整日為找工作發愁,沒有生活保障。
以上四類人除第一類已經享受各種待遇外,其餘三類都是現實的弱勢群體,應該列入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
一、農民 中國農民自古以來就是最為弱勢的群體之一,數量多但力量薄。自古不被政府和社會所重視。最能吃苦,最能忍耐,最能包容,代表了中國最善良百姓的一面。
二、農民工 從農村到城市,生活在城市中的最底層,幹著城裡人最不願乾的工作。地位低,收入低,人格低,代表著當代中國貢獻最大但收益最小的群體。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但並未分享到改革帶來的實惠和好處。
三、下崗職工 這個時代最為悲哀的一個群體。屬於國企改革和政府政策的一個產物。他們中的一些40、50成員,從“鐵飯碗”到打工族,代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程序和攻堅破難的不易。但他們生活困難,卻是現實。
四、蟻族 “大學畢業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形象概括。他們大學畢業,年齡在22-29歲,屬於80後一代,是高知一族,但卻過著像螞蟻一樣群居、搬家、奔波、拼命、弱小的卑微生活。他們“蟻居”在城市邊緣或中間,卻很難融入城市生活,也很難買房成為一個真正的城裡人。他們是當代中國最年輕的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