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芒萬丈34957

    金融是一國之本,國家的動脈,如果控制不好,會引發金融危機。

    貨幣供應過多會引發高血壓,導致身體不適,貨幣供應太少會導致中風,只有不多不少才能健康執行。

    現在中國貨幣供應過多,沒有流向實體,都在金融系統空轉,導致實體大規模委縮。

    如果再增加一些非金觸公司進入,會引發動脈擴張,搞不好會腦溢血,突然死亡。

  • 2 # 空谷財譚

    金融有其獨特的執行規律,也有很強的政策性,是國之重器。

    中國對於傳統金融業,向來有嚴格的管制,所以傳統的金融企業都是“好孩子”,有著很強的自我約束。

    現在很多非金融企業以創新的名義進入金融行業,攪動了金融行業的一池春水。資本一旦進入金融行業,就展示了其貪婪的本質。例如:有的加槓桿獲取財富,把風險留給社會;有的多通道權力尋租,一再突破監管底線;有的假借創新名義,實質騙取百姓的財富……這些企業往往或遊離於監管之外,或監管尋租,總之其受到的約束遠遠小於傳統的金融行業。

    這些進入金融行業的非金融企業,由於缺乏監管,其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實際難以把握。例如E租寶,是典型的道德風險,人家就是為了騙錢為目的;比如說還有某些P2P,融資自用,這是操作風險。這些風險對於投資人來說,根本無法把控,所以最後都會出現損害投資人利益的結果。因此 把這些所謂的“新”金融企業關進籠子,嚴格約束是必然的結果。

    從另一個角度看,全社會做金融是個病態。資本為什麼喜歡金融?因為金融利潤高。但是利潤的來源最終根本是什麼?——實體企業。當資金都在社會上空轉,玩擊鼓傳花時,最重要的實體經濟卻面臨著缺血(沒有資金)和失血(高成本融資)的困境。因此,迴歸常態,把資本趕回實業是當務之急。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 3 #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先說幾個最典型的案例,以寶能集團為例,之前是一個三流的地產公司,因為認識一些金融圈的高人,用自有資金不斷的加槓桿,幾十億圈了幾百億、成立了資管產品單就說買進萬科不說其他的,就浮動盈利500億,姚總估計幹十輩子實業也賺不了這麼多,成功成為中國第四富豪,同時成立了前海人壽建立了資金池、對自己實體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之前的中融信託老總在東北一個四流城市做實業、從事金融成為全國信託業的第二,賺了數不清的錢;海航成立了聚寶匯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變相的形成融資上千億的資金池。

    所以說實體企業進入金融行業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提升作用,正是基於以上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進入金融行業,形成所謂的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一手做實業、一手做金融,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但是我們也看到,實體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由於自身的知識結構缺陷,加上民營企業老總的獨斷專行特點,對金融的邊界不是很清楚,不懂得金融道德和資本的穩健運營手法,一味的擴大資產規模,把企業做大最大而不是最強,企業負債急劇上升,例如安邦集團,之前是做汽車貿易和產業加工的,一味的擴大金融資產,採取虛增註冊資本的方式最終走向犯罪的邊緣。所以政府針對這類金融亂象採取嚴格的整治行為,防止金融出現系統性風險。

    總之,未來新型企業一定是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但是要立足於實業、金融只是輔助。如果絕大部分企業都開始從事金融,由於自身的知識結構的缺陷會導致金融亂象,如以上的違規、違法,導致無心從事實體生產,經營浮躁,必然導致絕大部分企業的衰退。即便要做金融,也要聘請專業的人士審慎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的鴿群鴿子公母不平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