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得知自己要嫁給寶玉,寶釵“便自垂淚”,因為,早在此之前,她就已經不愛寶玉了。她知道寶玉與黛玉情根深種,寶玉也不愛自己。嫁給一個自己不愛也不愛自己的男人,她怎麼會高興?當然覺得難過流淚。
寶釵對寶玉的感情是有一個曲折過程的。
當初寶釵初進京住在賈府,遇到丰神俊朗的表弟寶玉,那顆少女的心,也情不自禁開始萌動。更巧的是,寶玉有玉,而自己的身上恰好帶了一個和尚給的金鎖,這難道不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嗎?
金玉良緣的說法很可疑,它出自薛姨媽的口中,也許這是王夫人和薛姨媽的合謀。
但寶釵未必知道這些背後的曲折,當“金玉良緣”的說法流傳開來,她情不自禁對寶玉有了一種莫名的好感和緊張。“比通靈金鶯微露意”就是一次試探,寶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與金鎖上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真的竟是一對兒呢,寶釵的心中頓時生起了層層漣漪。
然而寶玉身邊還有個黛玉,黛玉發現了寶釵的威脅,開始處處提防,時常諷刺。這讓寶釵很不高興,但因為涵養,也因為風度,她一直隱忍不語。終於有一天當寶玉當著黛玉的面將她比喻成楊貴妃,而黛玉竟然面露得意之色,寶釵忍不住大怒,開始反擊。“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人前人後一貫大度雍容的寶釵,諷刺寶黛來,那也是無比犀利的,並且還不帶惡言髒字。
寶釵生氣,也是因為這時她對寶玉還有幻想。當她意識到元妃所賜禮物,唯有自己和寶玉的一模一樣,當她看到寶玉看她紅麝串時的目光,她知道寶玉對自己也是有心的。所以她才會在寶黛合夥奚落自己時生氣,才會在寶玉捱打時無比關切,又送藥又心疼……那顆少女的心啊,也實實在在愛著這個富貴公子。
只是,這愛沒有維持多久,當她偶然坐在寶玉的床前,忽然聽到他在夢中的囈語:“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這夢中一句話,讓她聽愣了。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她明白寶玉心心念唸的那個人是黛玉,不是她,真的不是她!
大概用了很長的時間,用了很辛苦的心靈跋涉,她終於頓悟了。
她不再糾結,與自己和解,也與黛玉和解了。在此後的歲月裡,她放下了對寶玉的執念,把他真正當成了弟弟;她對黛玉也不再苛責,而是給予了誠摯的關懷。面對她在宴會脫口而出的《西廂記》《牡丹亭》的詞句(那個時代千金小姐是不應該讀這種書的),她沒有當眾出言說出來,而是私下誠懇勸告,並還主動送燕窩給黛玉。大氣誠懇的寶釵贏得了黛玉的尊重和友情,此後她們親如姐妹,讓寶玉都感到奇怪。再後來,她應該已經與母親達成了共識,她們都不再提及“金玉良緣”,反而薛姨媽在瀟湘館閒聊時,提出要跟賈母建議,將黛玉配給寶玉。她的話可能參雜著玩笑,但如此公開說出,無疑是表明了薛家母女的態度——她們已經放棄了“金玉良緣”!
不再對寶玉有任何想法,寶釵其實早想離開賈府了。只是已經住了那麼長時間,無緣無故離開也不夠禮貌。抄檢大觀園後,寶釵終於找到了藉口,無論王夫人和鳳姐怎麼解釋苦留,她都不為所動,態度堅決地搬出了大觀園。世界上的好男子並非只有寶玉一個。寶釵這麼優秀出色的女孩,離開賈府,自當更有無數機緣與可能。
然而命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寶釵最終還是沒有能夠逃離“金玉良緣”。成親不久,寶玉便“撒手懸崖”只剩下寶釵,“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難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她從未得到過寶玉的愛情,卻為了他而寂寞一生。如此,真是比早逝卻黛玉更加不幸。
寶釵得知自己要嫁給寶玉,寶釵“便自垂淚”,因為,早在此之前,她就已經不愛寶玉了。她知道寶玉與黛玉情根深種,寶玉也不愛自己。嫁給一個自己不愛也不愛自己的男人,她怎麼會高興?當然覺得難過流淚。
寶釵對寶玉的感情是有一個曲折過程的。
當初寶釵初進京住在賈府,遇到丰神俊朗的表弟寶玉,那顆少女的心,也情不自禁開始萌動。更巧的是,寶玉有玉,而自己的身上恰好帶了一個和尚給的金鎖,這難道不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嗎?
金玉良緣的說法很可疑,它出自薛姨媽的口中,也許這是王夫人和薛姨媽的合謀。
但寶釵未必知道這些背後的曲折,當“金玉良緣”的說法流傳開來,她情不自禁對寶玉有了一種莫名的好感和緊張。“比通靈金鶯微露意”就是一次試探,寶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與金鎖上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真的竟是一對兒呢,寶釵的心中頓時生起了層層漣漪。
然而寶玉身邊還有個黛玉,黛玉發現了寶釵的威脅,開始處處提防,時常諷刺。這讓寶釵很不高興,但因為涵養,也因為風度,她一直隱忍不語。終於有一天當寶玉當著黛玉的面將她比喻成楊貴妃,而黛玉竟然面露得意之色,寶釵忍不住大怒,開始反擊。“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人前人後一貫大度雍容的寶釵,諷刺寶黛來,那也是無比犀利的,並且還不帶惡言髒字。
寶釵生氣,也是因為這時她對寶玉還有幻想。當她意識到元妃所賜禮物,唯有自己和寶玉的一模一樣,當她看到寶玉看她紅麝串時的目光,她知道寶玉對自己也是有心的。所以她才會在寶黛合夥奚落自己時生氣,才會在寶玉捱打時無比關切,又送藥又心疼……那顆少女的心啊,也實實在在愛著這個富貴公子。
只是,這愛沒有維持多久,當她偶然坐在寶玉的床前,忽然聽到他在夢中的囈語:“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這夢中一句話,讓她聽愣了。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她明白寶玉心心念唸的那個人是黛玉,不是她,真的不是她!
大概用了很長的時間,用了很辛苦的心靈跋涉,她終於頓悟了。
她不再糾結,與自己和解,也與黛玉和解了。在此後的歲月裡,她放下了對寶玉的執念,把他真正當成了弟弟;她對黛玉也不再苛責,而是給予了誠摯的關懷。面對她在宴會脫口而出的《西廂記》《牡丹亭》的詞句(那個時代千金小姐是不應該讀這種書的),她沒有當眾出言說出來,而是私下誠懇勸告,並還主動送燕窩給黛玉。大氣誠懇的寶釵贏得了黛玉的尊重和友情,此後她們親如姐妹,讓寶玉都感到奇怪。再後來,她應該已經與母親達成了共識,她們都不再提及“金玉良緣”,反而薛姨媽在瀟湘館閒聊時,提出要跟賈母建議,將黛玉配給寶玉。她的話可能參雜著玩笑,但如此公開說出,無疑是表明了薛家母女的態度——她們已經放棄了“金玉良緣”!
不再對寶玉有任何想法,寶釵其實早想離開賈府了。只是已經住了那麼長時間,無緣無故離開也不夠禮貌。抄檢大觀園後,寶釵終於找到了藉口,無論王夫人和鳳姐怎麼解釋苦留,她都不為所動,態度堅決地搬出了大觀園。世界上的好男子並非只有寶玉一個。寶釵這麼優秀出色的女孩,離開賈府,自當更有無數機緣與可能。
然而命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寶釵最終還是沒有能夠逃離“金玉良緣”。成親不久,寶玉便“撒手懸崖”只剩下寶釵,“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難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她從未得到過寶玉的愛情,卻為了他而寂寞一生。如此,真是比早逝卻黛玉更加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