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66452818755

    1、看自身學歷,考取藥劑師資格證,掛靠藥店2、轉行做銷售,因為醫藥行業的銷售功底還是不錯的,無非是換一個產品再次銷售而已3、如果有一部分積蓄,年齡也允許,不如靜下心來複習,考取相應的衛生口的事業單位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 來自職Q使用者:王寶季眼界放大,不要把自己困死了^ _ ^ 來自職Q使用者:匿名使用者

  • 2 # 全國醫生經紀人

    最近某知名藥業公司醫藥代表向某地原院長韋光萍行賄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 ,醫藥代表這個行業又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角色。

    曾經風光無限的職業,現已跌落神壇

    2019年僅一年時間,醫藥代表離職率明顯上升。據某權威網站提供資料,60%的藥代有轉型想法,44%的藥代正在為轉型做準備。且僅一年時間,40歲以上的醫藥代表佔比銳減,從2016年的9.6%降低到了2017年的不到5%。

    據從事醫藥行業的李先生說:“這兩年的政策就是把我們變成財務高手、技術能人、政策研究專家,最後都去轉型,去顛覆另一個領域去,什麼網際網路行業鍛鍊人,醫藥行業才最牛。”也有朋友說“現在的政策虐我千百遍,我對他依舊如初戀,把藥買好了什麼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賣。”

    雖然他們是一種自嘲,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傳統的醫藥銷售是越來越難做了。

    造成醫藥代表轉型(轉行)的兩大因素

    環境變化、政策壓力

    兩票制、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按病種付費、醫藥代表備案制等政策都影響了整體的從業環境,不少醫藥代表普遍心理壓力較大。甚至某些知名三甲醫院實行人臉識別,全程監控、無罪證明等手段和政策,很多醫藥代表表示這些手段和政策已經超過了他們的心裡承受底線,對自尊有極大的傷害。

    外部政策壓力大,內部銷售指標也少不了

    醫藥代表作為醫藥行業食物鏈最底層群體,在產品同質化的前提下,銷售指標年年上漲,所有的壓力都直接作用在藥代這個群體上,有的醫藥代表為了完成業績,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走向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醫生經紀人成為藥代轉型的新選擇

    就拿多點執業這塊來說,在醫生集團高度發展的美國,2014年只有7.2%的醫生完全受僱於醫院,其餘都是自由執業。服務醫生的專業組織的出現,與分級診療和多點執業政策的推進必定是相輔相成的作用。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醫療體系改革發展的必然產物。

    自宣御醫平臺成立以來,醫生經紀人組織在濟南、柳州、西安、大連、鄭州、廈門、杭州等地不斷落地開花,並有愈演愈烈之勢。醫藥人加入醫生經紀人組織,便可充分利用以往的經驗優勢和資源優勢,透過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連結廠家、患者及醫生,並幫助醫藥行業進行整合升級及營銷升級,從而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藥行業共享經濟。

    不管怎樣,要知道所有的政策約束都只是約束,而不是要消滅這個行業或職業。對於個人而言,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不管環境怎麼變,根據行業需求和職業需求來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人的本性是抗拒改變,留戀舒適區。其實無論轉型什麼方向,最難突破的還是自己的內心障礙。收入下降和加強學習是轉型面臨的兩個最大難題。

    但要知道,未來在自己手上,敢於作出取捨才能最終成就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製品都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