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遊聞

    編者前言:中國有著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歷史,弘揚、傳承和繼續發展民族文化是我們華夏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進入話題,先說說冷兵器的由來。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發展,經歷了石器、青銅和鋼鐵,三個時代;在原始社會時期,為搶奪生存資源、擴大生活空間的過程中,各氏族部落之間不斷髮生各種衝突和仇殺,這時部份生產工具逐漸被應用於人類的衝突和仇殺當中。人類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度,各部族聯盟之間的衝突逐漸擴大,原有用於生產勞動工具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專門被設計和製造用於戰爭的特殊用具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這就是冷兵器的最初由來。

    關於冷兵器的書籍,有資料顯示大概有以下幾種:

    楊泓的《古代兵器通論》,周煒的《中國古兵器二十講》,陸敬嚴的《中國古兵器》,劉秋霖等編著的《中國古代兵器圖說》,天津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兵器收藏與鑑賞全書》還有西方國家,英國的作者:托比亞斯、凱普威爾和哈維JS威瑟斯的一套《長兵器》和《短兵器》。

  • 2 # 甜蜜暴擊啊

    長兵器,短兵器,兵器史

    中國刀劍,中國兵器史稿,中國的兵器,古代兵器通論,中國古兵器整合

    亞洲古兵器圖說

    冷兵器圖鑑,世界冷兵器歷史圖鑑

  • 3 # 夏有涼風61

    《古今刀劍錄》《中國古代兵器》《中國古代兵器圖冊》《中國軍事百科》《中國兵器收藏與鑑賞》《中國古代兵器通論》,還有國外出版的《長兵器》《短兵器》。

  • 4 # 吃飯不刷碗1

    關於冷兵器的書籍比較多,但相對全面的大概有以下幾種,僅供參考:

    1、《中國的兵器》這本書的作者是王兆春,專注研究軍事史的科學人員,很多論著都入選國家級的重點規劃課題。本書對中國古代各階段的冷兵器做了詳細的發展概括,將冷兵器的各種用途也進行了較為嚴謹的分類,是所有冷兵器愛好者的首選。

    2、《中國兵器收藏與鑑賞全書》,《中國軍事百科》,《中國古代兵器圖冊》。這三本書雖然影響力與全面性不如《中國的兵器》,但也能很好的豐富冷兵器的內容,增加一定的知識量。

    3、《長兵器》作者是英華人 威瑟斯。《短兵器》作者是英華人 托比亞斯.凱普威爾。這兩本書,都是按照歷史的年代劃分,詳細介紹了西方各地區和各種族的武器特點,並使用了大量的配圖,讓讀者能夠更加容易瞭解,感受異國冷兵器的魅力。

  • 5 # 遠古解夢師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現代技術手段,在戰鬥傷敵、護己武器。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鈀十八般兵器。

    弓、弩、戈繩鏢、流星錘、狼牙錘、龍鬚鉤、飛爪、軟鞭、錦套索、鐵蓮花、雙節棍、九節鞭等都是冷兵器。

    冷兵器的描述在古代小說裡有不少的描寫。

    例如《薛剛反唐》、《三國演義》等書裡都有很多冷兵器的描寫。

    還有一本書叫做《兵器譜》,是古龍筆下一本虛構古籍,也是一本寫冷兵器的書。

  • 6 # 冷兵器研究所

    先說中國部分:

    首先自賣自誇一下,我們所製作和出版的《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

    如果想看科班一點和傳統一點的

    楊泓先生的《中國古兵器論叢》和周緯先生的《中國兵器史稿》是一定要看的。

    外國部分就很多了:

    【圖解世界戰爭戰法】和《圖說西洋甲冑武器事典》[日]三浦權利都是很好的入門書

  • 7 # 冷兵器研究所

    先自賣自誇一下

    我們編輯並出版的《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是一本很好的圖文並茂的中國冷兵器科普圖書哦!

    編輯推薦:

    拂去歷史塵埃,再現飲血之兵!

    深度還原,細緻描摹。400餘張線圖、文物圖、實照與文字的結合,讓您更輕鬆地感受兵器的魅力。

    戰爭,成就了數千年的兵甲演變。兵甲,見證了諸民族的歷史程序。《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一書收羅了叱吒於古代戰場的諸多兵器,詳述其誕生、發展、演變和曾將風光,並在圖片的配合下展現兵器的結構及使用方式。希望閱讀本書,能讓您在各個時代的血色兵鋒中,加深對武器的瞭解,並對戰場用兵有一個初步印象。

    圖書簡介: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了中國古代戰場上常用的多種實戰兵器,包括長兵、短兵、遠端兵器、衛體兵器和原始熱兵器等。所錄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繪圖的基礎上,深刻闡述其誕生淵源、發展沿革、效能特徵等,並輔以戰爭故事,力圖構建完整的中國古代兵器體系,清除小說、評書和戲曲帶來的誤導,還原中國古代兵器的歷史原貌。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諸器之王:槍矛

    第二章 伯仲句兵:戈戟

    第三章 刀光劍影:短兵

    第四章 百步穿楊:弓弩

    第五章 軍國重器:甲冑

    第六章 雷霆之力:火器

    序言: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而實戰兵器就是其中一枚燦爛的明珠。分裂與統一的歷史變革極易造就偉大的戰爭,在征伐中,各種實戰兵器與軍事技術應運而生,並逐漸趨於完善。可以說,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前的數千年裡,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在戰場需求和科技進步的雙重驅動下不斷推陳出新,生產與應用水平也與日俱增,不管是長兵器、短兵器、遠端兵器、衛體兵器等冷兵器,還是原始熱兵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自然而然,不能適應戰爭的古老兵器不再出現在戰場,它們或成為儀仗兵器,或被直接淘汰,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實戰兵器的發展與演變脈絡自成體系,體現了中國古代恢弘的國力和民族力量。不過頗為可惜的是,明清之後,民間武術的大發展,使得中國古代戰場實戰兵器被混雜於眾多民間器械之中。明代軍事家戚繼光就曾直言民間“花槍、花刀、花棍、花叉”不可用於戰場。更甚者,進入近現代之後,在流傳的各類文藝作品如演義和傳說中,更是難覓中國古代實戰兵器的真實身影和戰場雄姿。

    本書將透過史料記載、文物復原等方式,以精美的原創圖片和文章,系統展示並講解中國古代實戰武器的誕生淵源、發展沿革、效能特徵、戰例故事,以及在戰爭中的實際應用和地位,以清除民間器械和文藝作品帶來的誤導,幫助讀者從視覺感受和知識體系上,建立對中國古代實戰兵器的瞭解和認識。

    文摘

    頗為遺憾的是,宋代冷兵器出土實物依然稀少,而在遺憾之中值得慶幸的是,北宋流傳下一部非常詳盡、具體的官修兵書《武經總要》。這部軍事著作對當時的大多數實用兵器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甚至有圖畫作輔。我們對宋代槍矛的研究,都要基於此書展開。書中所載的攻防器械有拒馬槍、拐突槍、抓槍、拐刃槍這幾種名目。拒馬槍的結構非常簡單,以兩排長槍互成直角穿過中間有孔的固定木樁,就可以抵擋騎兵的突襲。這種結構的器械可以降低士卒抵擋騎兵衝擊時造成的傷亡。拐突槍、抓槍、拐刃槍三種器械有些大同小異,槍桿長度多在兩丈四五左右,槍頭長約二尺。不過這三種武器槍頭的形制都比較獨特,槍刃或有倒鉤,或有突稜,或有鐵刺。拐突槍和拐刃槍的槍桿末端不再是常見的鐓,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短小的木質握把,被稱為“拐”。這些奇怪的構造,都是為了便利守城士兵用來襲擊敵方攀城士兵,破壞攻城器械所創造。在野戰槍矛中,有搗馬突槍、素木槍、鴉項槍、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槌槍、太寧筆槍、錐槍、梭槍等等。而搗馬突槍在書中跟單手劍一同出現,槍刃寬闊如劍,長度或許不大,可以單手操用。單鉤槍、雙鉤槍這類騎兵用槍在形制上有了新的特點,它們不但在槍頭側翼加了倒鉤,而且還在槍桿中段附加了繩環。倒鉤,是用來防止被人挾持奪槍的構造,倘若在宋代戰場上還有人敢施展尉遲敬德的奪槊技法,那麼被挾槍者只需要大力向後抽槍,帶倒鉤的槍刃就足以幫助其擺脫困境。顯然晚唐五代已經有太多模仿尉遲敬德的軍人,迫使兵器製造者們研發出這種防止被奪的構造。而槍柄上新出現的繩環,則是為了解決騎兵行軍時攜帶不便的問題。過去的騎手們無論是否有警況,都要用右手將槍矛豎執或者橫在馬背上,非常容易疲勞。給槍柄中段加上繩環以後,騎手們在非戰時就可以將槍環套在肩上,這種簡單的結構可以有效節省騎兵體力。這兩處變化充分證明宋代兵器在細節上已經非常完善,而且比前代更為注重使用者的經驗反饋。素木槍和鴉項槍為宋代步兵用槍。這兩種槍跟前代作品沒有較大區別。鴉項槍之所以得名,則是因為在骹部用了一圈白錫,顏色上像是烏鴉脖頸的白圈。槌槍的槍頭沒有常見的鐵刃,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球形的木製槍頭,是校場教練、閱兵使用的練習用具。而所謂太寧筆槍,則是在普通長槍刃下數寸處加裝帶刺的小鐵盤,也是起到防止被敵人奪槍的功用。錐槍槍刃特殊,被打造成四稜錐體狀,非常堅固銳利,形同破甲錐。在宋代,無論是中原政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鐵甲都已經非常普及,甲騎具裝甚至有復興之勢。錐槍的出現,體現了當時軍人為了極限化長槍破甲能力而做出的努力。梭槍就是標槍,長只有數尺,是南方少數民族慣用的武器。使用者往往單手執梭槍,另一手執盾,將梭槍投出數十步遠,被刺中者幾乎立時斃命。因其獨特的戰鬥方式和強大的威力,也被北宋官方注意並且收錄書中。宋代長槍的衍生品不僅有此前常見的旗槍,還有將長槍與推車結合起來的槍車。旗槍一方面可以用作旗幟,釋出號令,在緊急關頭還可以用來格鬥。而槍車則用途廣泛,野外行軍時可以用來佈置臨時營壘,防止騎兵衝突,而在巷戰之中則可用來帶頭衝突,擊潰密集的步兵。除了《武經總要》中的記述,在宋代繪畫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此時的槍矛武器裝備相當普及,比率上不亞於唐代。北宋的《大駕鹵簿圖書》,是描繪皇家儀仗隊接受檢閱場景的巨幅畫作,其中官兵5481人,兵仗1548件,槍矛所佔比例不小。在另一幅南宋作品《中興瑞應圖》中也隨處可見執槍警戒、儀衛的甲士、騎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常時期,有什麼鼓舞人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