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魚兒講歷史

    白話歷史類的書籍,最近這些年少一些了,十來年前在天涯論壇,還是有一波小高潮的。對歷史進行一定程度的演繹,是任何這一類書籍都不可避免的事情。

    包括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市場的評價夠高了吧,裡面明武宗的死,活生生的寫成了一個陰謀論;楊廷和前一章還要「向新皇帝展示自己的權力示威」,下一章就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了要告老還鄉…… 而如果一板一眼的寫歷史暢銷書,其實不僅僅是工作量的問題,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於唐朝以前的歷史,史料較少較散,正史往往就是描述一個骨架,大量的過程需要靠推理和其他的史料裡面摳書縫來完成,典型的就比如三國。而一旦進入這種模式,幾乎不可能形成一致意見。並且在寫作的時候也不太可能把所有的推理流派都總結出來,這樣線就散了,並且作者往往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其實也就是因為暢銷書看的人多,能引起話題才有爭議。去看專業的歷史期刊,都是歷史系的碩博和教授發表的,斷章取義強行推出自己觀點的論文也不少,只是這些論文寫作格式就和暢銷書籍不一樣,沒多少人看,引不起來話題罷了。

    對於唐朝之後的歷史,史料漸漸多了起來,然而文字多了也不好,因為每個記錄者的立場不一樣,各種記錄經常互相沖突,「信誰的」就成了一個問題。比如說寫明末,遇到袁崇煥的問題,作者無論想表達的自己多麼公允,其實最後都是免不了在袁粉、袁灰和袁黑之間選一邊來站——然後必然會導致另外兩方的不滿。

    我一直把白話歷史當作一種創作。大體上沒問題,比如皇帝即位順序,重要人物的生老病死不篡改,而其中的細節、心理活動和行為目的等等,作者有也必須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尤其是寫歷史,流行夾敘夾議的這種文體,可能還牽扯到評判政策得失,當時的官制、用人權衡等等,很多都是拉開了需要單獨寫一篇論文或者一本書能解決的,讓作者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不現實。「天國王朝」這部電影,據說一個研究中世紀的專家看了開頭幾分鐘,就找出來十五個錯誤。但是這並不妨礙其本身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

    渤海小吏寫的西漢,有些我也覺得挺主觀,但是大面上我不覺得有「根本性錯誤」——文帝有個賈誼,景帝有個晁錯,這倆人分別給兩個皇帝出了很多點子——小時候看那些「上下五千年」、「白話中國史」啊之類的兒童書,縮寫的水平可能還不如渤海小吏寫的好。

    對科普一直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堅決不犧牲其嚴謹性,對的就一定是對的;另一種是可以容許為了趣味性和傳播性犧牲一點嚴謹,大體上是對的就行。但是這是科學,對歷史而言,是沒有第一條路的——因為歷史無法復現,任何基於史料的推理也只是一個主觀機率——像有人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抽絲剝繭的研究某個朝代的服飾和紋路的對應,得出了非常可信的結果,然後出土了一個墓誌銘,就把結果無情通通推翻了。

    很多時候,文字的史料還未必是一定可信,因為史官本人也受到諸多的約束。就一個玄武門之變的來龍去脈,有那本書能說自己寫的就無懈可擊,就是歷史真實呢?

    我覺得對於很多之前對歷史不太瞭解或者熟悉的人來說,

    @渤海小吏

    的文字不失為一本有趣的、可讀性較強的書。歷史和醫學不一樣——堅持錯誤的醫學知識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帶來顯著的傷害;但是水淹七軍是關羽借勢而為,還是關羽有意為之,不管持什麼觀點,對現實生活影響並不大,真有心探究的人,自然會探究,真沒有心去探究的,就接受了自己讀過的書中的一種觀點,在閱讀的時候獲得了快樂,也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咳嗽發熱渾身痠痛,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