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xī)川縣下寺春秋楚墓(子庚墓),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現藏於河南博物院。雲紋銅禁主要用作尊、卣、壺類酒器的器座。銅禁在傳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發現,而此件雲紋銅禁可算得上是禁類青銅器中的精品。目前出土的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由於周朝人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他們認為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臺稱為“禁”。 雲紋銅禁剔透玲瓏,厚重莊嚴——是什麼構建起它這令人歎為觀止的絕世恢弘。粗細不一的銅梗,如編織中國結一般,築成銅禁禁體的朵朵“雲彩”——銅梗共有5層,最內一層銅梗最粗,作為樑架;每根樑架兩側,伸出數條支梗,一如搭建建築構件的斗拱。支梗縱橫交錯,相互捲曲盤繞,卻又互不相連,都在單獨以最內層、也是最粗的銅梗樑架作為支撐。如斯這般,重疊5層,美輪美奐。禁身四周,攀附的12只龍形怪獸有序排列,它們曲腰卷尾,探首吐舌,把嘴巴伸向禁體中心,不但形成群龍拱衛的藝術造型,還似垂涎酒的醇香、貪戀酒的美味。禁體之下,有序蹲伏著12只虎形異獸,張口吐舌,似不堪重負,似氣喘吁吁,托起禁身,更構築起銅禁的莊嚴、神聖。怪獸是龍是虎,似已無關緊要。但它們與禁身共同構建而成的銅禁,恰似在雲遊青天,那飄蕩的朵朵祥雲把銅禁裝點得騰雲駕霧,似夢如幻,飄然欲仙——此為醉酒之幻覺乎?此是酒中有仙乎?雲紋銅禁,因此得名。
雲紋銅禁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文獻所見中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據《唐會要》記載,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是楚康王在位時的令尹(相當於宰相)子庚豐富隨葬品中的傑作之一,鑄造年代不晚於公元前552年。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
成書於北宋宣和五年( 1123年)之後的《宣和博古圖》,在談及周召公尊時有這麼一段話:“尊有五指痕, ……今此指痕以蠟為模,以指按蠟所成也。”這段文字是對西周早期周召公尊製作工藝的推測,這部著作應是最早直接談及失蠟鑄造用蠟模的文獻。
那麼失蠟法究竟是什麼呢? 青銅器在鑄造的時候都需要先製作模範,容器則需要用泥製作內範和外範。外範刻劃出所需的紋飾,內範為器形的形狀,內外合範之後再用銅水澆注。那麼失蠟法則是將泥模範換成蠟模範,用熱銅水澆注後蠟模便融化了。
失蠟法多用於鑄造精美的銅器,比如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這些器物的紋飾十分精美繁複,許多鏤空的紋飾多是用失蠟法鑄成。
從中央研究院在安陽進行的第十三次發掘中發現的內範、外範和模具來看,更多證據支援直接澆鑄法。至於失蠟法制作的有哪些,我們認為很難確認。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xī)川縣下寺春秋楚墓(子庚墓),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現藏於河南博物院。雲紋銅禁主要用作尊、卣、壺類酒器的器座。銅禁在傳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發現,而此件雲紋銅禁可算得上是禁類青銅器中的精品。目前出土的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由於周朝人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他們認為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臺稱為“禁”。 雲紋銅禁剔透玲瓏,厚重莊嚴——是什麼構建起它這令人歎為觀止的絕世恢弘。粗細不一的銅梗,如編織中國結一般,築成銅禁禁體的朵朵“雲彩”——銅梗共有5層,最內一層銅梗最粗,作為樑架;每根樑架兩側,伸出數條支梗,一如搭建建築構件的斗拱。支梗縱橫交錯,相互捲曲盤繞,卻又互不相連,都在單獨以最內層、也是最粗的銅梗樑架作為支撐。如斯這般,重疊5層,美輪美奐。禁身四周,攀附的12只龍形怪獸有序排列,它們曲腰卷尾,探首吐舌,把嘴巴伸向禁體中心,不但形成群龍拱衛的藝術造型,還似垂涎酒的醇香、貪戀酒的美味。禁體之下,有序蹲伏著12只虎形異獸,張口吐舌,似不堪重負,似氣喘吁吁,托起禁身,更構築起銅禁的莊嚴、神聖。怪獸是龍是虎,似已無關緊要。但它們與禁身共同構建而成的銅禁,恰似在雲遊青天,那飄蕩的朵朵祥雲把銅禁裝點得騰雲駕霧,似夢如幻,飄然欲仙——此為醉酒之幻覺乎?此是酒中有仙乎?雲紋銅禁,因此得名。
雲紋銅禁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文獻所見中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據《唐會要》記載,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是楚康王在位時的令尹(相當於宰相)子庚豐富隨葬品中的傑作之一,鑄造年代不晚於公元前552年。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
成書於北宋宣和五年( 1123年)之後的《宣和博古圖》,在談及周召公尊時有這麼一段話:“尊有五指痕, ……今此指痕以蠟為模,以指按蠟所成也。”這段文字是對西周早期周召公尊製作工藝的推測,這部著作應是最早直接談及失蠟鑄造用蠟模的文獻。
那麼失蠟法究竟是什麼呢? 青銅器在鑄造的時候都需要先製作模範,容器則需要用泥製作內範和外範。外範刻劃出所需的紋飾,內範為器形的形狀,內外合範之後再用銅水澆注。那麼失蠟法則是將泥模範換成蠟模範,用熱銅水澆注後蠟模便融化了。
失蠟法多用於鑄造精美的銅器,比如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這些器物的紋飾十分精美繁複,許多鏤空的紋飾多是用失蠟法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