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氏外戚一門顯貴主要是與王政君(漢元帝皇后)有密切關係。
王政君從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漢成帝即位起到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5年)長達三十七年的時間裡,一直以國母身份臨朝聽政,主持著西漢後期政局。由於她的緣故,王氏外戚除在哀帝之世曾暫被排斥以外,一直把持著西漢後期的政權,給王莽禪位提供了便捷的政治條件。
元帝時,王家地位並無顯赫之處。在忘記了司馬良娣之後,元帝又喜歡上了傅昭儀(昭儀也是一種地位在皇后之下的妃嬪),雖然給了王政君皇后的名份,卻沒付出格外的寵愛。
竟寧元年(前33),元帝一命嗚呼,太子劉驁繼位,就是漢成帝。此時王家很快時來運轉: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兄弟中王鳳任大司馬領尚書事,總理朝政,集國家軍政大權於一身;王崇被封為安成侯;異母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被封為關內侯,因屬一天之內同時受封,被人們稱為"五侯"。
自此,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王氏一家控制了漢朝大政,王氏之興蓑與西漢晚期的歷史緊密聯絡在一起。後來王譚又封為平阿侯,王商封成都侯,王立封紅陽侯,王根封曲陽侯,王逢封高平侯。而王莽的父親王曼是王政君三弟,因早亡,沒趕上封侯。因此王莽較其他叔伯兄弟得勢來得更不容易,比較晚才封新都侯。
外還有,王政君的堂兄弟王音也被封為安陽侯,王政君姐姐之子淳天長也被封為定陵侯。王氏親屬,一門十侯,榮寵無比。
再說說東晉王氏。
漢襲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王氏衣冠南渡、舉族遷居會稽,世稱"會稽王謝兩風流"。
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鼎盛於魏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在建康(今南京)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建立了東晉王朝,中興了晉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琅琊王氏名人輩出,傑出人物眾多,最興盛時,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員是王家或與王家有關的人
兩個氏族之間並無關係
西漢王氏外戚一門顯貴主要是與王政君(漢元帝皇后)有密切關係。
王政君從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漢成帝即位起到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5年)長達三十七年的時間裡,一直以國母身份臨朝聽政,主持著西漢後期政局。由於她的緣故,王氏外戚除在哀帝之世曾暫被排斥以外,一直把持著西漢後期的政權,給王莽禪位提供了便捷的政治條件。
元帝時,王家地位並無顯赫之處。在忘記了司馬良娣之後,元帝又喜歡上了傅昭儀(昭儀也是一種地位在皇后之下的妃嬪),雖然給了王政君皇后的名份,卻沒付出格外的寵愛。
竟寧元年(前33),元帝一命嗚呼,太子劉驁繼位,就是漢成帝。此時王家很快時來運轉: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兄弟中王鳳任大司馬領尚書事,總理朝政,集國家軍政大權於一身;王崇被封為安成侯;異母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被封為關內侯,因屬一天之內同時受封,被人們稱為"五侯"。
自此,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王氏一家控制了漢朝大政,王氏之興蓑與西漢晚期的歷史緊密聯絡在一起。後來王譚又封為平阿侯,王商封成都侯,王立封紅陽侯,王根封曲陽侯,王逢封高平侯。而王莽的父親王曼是王政君三弟,因早亡,沒趕上封侯。因此王莽較其他叔伯兄弟得勢來得更不容易,比較晚才封新都侯。
外還有,王政君的堂兄弟王音也被封為安陽侯,王政君姐姐之子淳天長也被封為定陵侯。王氏親屬,一門十侯,榮寵無比。
再說說東晉王氏。
漢襲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王氏衣冠南渡、舉族遷居會稽,世稱"會稽王謝兩風流"。
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鼎盛於魏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在建康(今南京)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建立了東晉王朝,中興了晉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琅琊王氏名人輩出,傑出人物眾多,最興盛時,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員是王家或與王家有關的人
兩個氏族之間並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