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學習99
-
2 # 我心自在無礙
中醫的骨和西醫的解剖學意義上的骨是一樣的。
很早在《黃帝內經》就有相關記載
這個描述和解剖學看到的骨是一樣的,但是在骨頭的成因和治療就有些分歧。
《黃帝內經·素問》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為五臟所主。《黃帝內經·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帝曰:人有身寒,陽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木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篇第十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髒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黃帝內經·靈樞》 海論第三十三 “黃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衝),下至三里;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顯然從內經可以看出,中醫認為腎主骨,所以骨出問題了,治腎就可以。
現代醫學基本是根據解剖學所瞭解的骨頭解構,進行外科手術,至於骨科矯正那就很原始了,如肩關節脫位的希波克拉底復位法(手拉足蹬法),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他老人家發明的,至今教科書上還有,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在骨傷科其實中西方有融合跡象,互取優缺,形成新的現代醫學骨傷治療體系。
-
3 # 李易208055570
從名字上講,都是同樣的組織,都是骨頭。但是從治療方法上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西醫骨科,他主治的是骨折,骨密度,還有許多與骨頭明顯症狀的,病症。西醫的治療是,手術,輸液,補維生素等等。
中醫是從經絡看病,骨熱盜汗啊,腎主骨啊,腎主發,脾生血,等等。在中醫認為腎好,那麼骨病就健康。所以在中醫裡,有骨病,中醫通常會補腎,補腎又先要舒肝,當然中醫治病根本上來講,先治脾胃。
在中醫和西醫裡病理是一樣的,就同兩個人過河,一個人划船,一個走了大橋,看似不同其實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治病。我們在選擇中醫西醫的時候,不能盲目。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西生,
至於中西醫理論的差別,和矛盾,絕不是我們這一代能弄的清楚明白,需要更多的人去研究。
都是指同一個組織,骨頭。
古代人也進行過系統的人體解剖,中國在漢代就對死刑犯進行解剖來觀察人體組織。也由此知道了肉和骨頭的關係。比如骨頭是白色的,在身體中起到支撐作用。民間對懦弱的人戲稱“軟骨病”。扁鵲時代認為骨頭是身體中非常核心的部位。“病之深已入骨髓”。關羽刮骨療毒。這些都說明古人對骨頭的認識程度一點都不陌生。